每年四五月间,北方城市里满天飘飞的柳絮、杨絮又来了。

外地人或许觉得这种"四月飞雪"颇有意趣,而本地居民却深受其扰,尤其是容易过敏的人群,出行必须全副武装,生怕一不小心就吸入了飞絮。

车窗缝隙里、地铁扶手上、商店门口……漫天的絮状物无孔不入。

不少人诧异,政府部门怎么就不管管这些杨柳树,把它们统统砍掉得了!事实上,要彻底根治飞絮并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新京报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杨柳飞絮到底从何而来?每年春末夏初,城市上空飘起一层层白色的"雪絮",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不是雪花,而是一簇簇毛茸茸的种子。

这正是杨柳树开花结果的季节,也是飞絮肆虐的日子,杨树和柳树都属于杨柳科,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

树木通常靠花粉传播种子,而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自花授粉。

但对于杨柳树而言,雌株和雄株是分开的,它们靠风来传播花粉,完成异花授粉。

开完花后,雄株的使命就结束了,而雌株则要继续履行生育后代的重任。

受精后的雌花会发育成果实,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挂满枝头的绿色小蒴果。

蒴果由许多小珠孢组成,每个珠孢里面都含有一粒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脆弱的种子,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会在种皮表面形成一层白色棉絮状的长毛。

这种絮状物的学名叫"种毛",是一种植物的繁殖策略,借助种毛的伞状结构,种子可以搭乘风力的"顺风车",飘到更远的地方去传宗接代。

一株杨树每年可产生数百万粒种子,当蒴果爆裂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种子就会带着一缕缕飘逸的种毛,在风中翩翩起舞,犹如漫天飞雪。

看似浪漫唯美的杨柳絮,在自然界中有它独特的生态意义。

对于杨柳树本身而言,种毛是繁衍生息的法宝,可以帮助种子突破母树周边的狭小范围,去到适宜生长的"乐土",这对物种的延续和基因交流至关重要。

而对于其他生物而言,厚厚的种毛层为鸟类、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筑巢和躲避天敌的场所。

不少鸟儿会衔走种毛,用它们织成温暖舒适的"爱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杨柳树大量栽种进城市,飞絮的生态价值却大打折扣。

在水泥钢筋的森林里,杨柳种子几乎没有落地生根的机会;相反,随风飘散的种毛却成了公害,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困扰。

虽然棉絮般的种毛本身无毒无害,但城市上空弥漫的粉尘、尾气等污染物很容易附着在絮毛上。

当人们不小心吸入这些夹杂污染物的"毒絮"时,极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对哮喘和过敏体质患者而言,漫天的飞絮无异于致命的"空气炸弹"。

一旦吸入携带花粉、粉尘等过敏原的絮状物,气管和支气管可能发生痉挛收缩,引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哮喘持续状态,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对别人是絮,对哮喘病人可能就是'炸弹'。"

即便是健康人群,长期暴露在飞絮污染的环境中,呼吸道粘膜也会受到慢性刺激和损伤,诱发各种炎症,影响肺功能。

漫天的杨柳絮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也给城市运转埋下安全隐患。

每到飞絮季,蓬松的絮团在空中肆意飞舞,如同一场大雪,极易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行车途中,满眼的飞絮足以分散注意力,一个急刹可能酿成追尾事故。

骑行和步行人士更是苦不堪言,一不留神就会迎面撞上一团"雪絮",引起呛咳和眼部不适。

除了妨碍交通安全,遍地飘落的杨柳絮还是一种隐形的"火种"。

干燥蓬松的种毛极易吸附油污,成为理想的可燃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测定,地面厚度2-3厘米的飞絮层,遇明火可在1秒内燃尽,5-10米高的树冠在爆燃时,火苗可窜至数米高。

2010年5月,北京某高校校园内一片杨柳林突发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势凶猛,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调查发现,起火原因竟是一名吸烟者随手丢弃的烟头落在飞絮堆里,引燃了半个树林。

此外,堆积如"雪"的飞絮还会阻塞下水道,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旦遇上雨水冲刷,轻飘飘的絮毛会结成厚厚的毡状物,堵住管道出口,最终导致路面积水和内涝。

市政工人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清理排水沟里的"絮渣",费时费力不说,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季节性的自然景观,杨柳絮在野外环境中尚有一定生态价值,但移植到城市生境后,它早已沦为有碍市容的"害絮",不仅危害市民身心健康,还给城市管理增添了沉重负担。

事实上,造成今天局面的根源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饱受风沙侵袭之苦。

漫天黄沙、寸草不生的景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甚至将北京列为"全球沙尘暴影响最严重的10大城市"之一。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把大规模植树造林作为改善首都面貌、建设绿色家园的重要举措。

彼时的城市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园林绿化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在"以绿压沙"的口号下,抗风沙、见效快成了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树和柳树以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价格低廉等特点,一举成为绿化造林的"宠儿"。

据相关文献记载,1972年,仅北京地区就从河北易县等苗圃引进了100多万株速生杨柳树苗,次年又追加80万株。

这些树苗被广泛种植在环城绿化带、防护林、行道树等各种绿地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雌株。

事实上,园林部门对杨柳树雌雄株的分类和选育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北京园林绿化局原顾问董保华回忆,自己曾向时任北京园林局的领导建议不要引进雌株,并提醒大量种植雌株可能带来飞絮困扰,但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

按照当时的林业技术标准,育苗和栽植过程中很难分辨杨柳树苗的雌雄。

加之当务之急是快速增加绿量,对雌株飞絮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大批未经筛选的杨树苗被直接栽种到了城区的各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道酬勤,几十年的艰苦造林终于换来了京城满眼葱茏。

据统计,北京市区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了1980年的16%以上。

杨柳树功不可没,它们以自己高大挺拔的树干、浓密茂盛的树冠,构筑起一道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为首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林木虽茂,却埋下了杨柳飞絮肆虐的隐患。

随着大量雌株杨柳进入盛果期,一到春夏之交,城区上空便会飘起漫天的絮状物,多年的绿化成果反而成了影响市容环境的"罪魁祸首",实在是始料未及。

如何治理飞絮困扰,让绿色不再"伤城"?近年来,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探索多管齐下的综合防治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源头抑制飞絮产生是当务之急。

修剪是最直接的办法,通过在杨柳树开花前及时修剪,可以大大减少雌株蒴果的数量,从而控制飞絮的产生量。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每年都会组织工人对主要街道两旁的雌株进行疏枝、短截,初步估算可以减少30%-50%的飞絮量。

针对修剪难以触及的高大雌株,一些地方还尝试了树干注射化学抑制剂的方法。

比如,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从2008年起就在城六区推广使用"抑花一号"药剂,通过在杨柳树开花前,将药液注射到树干韧皮部,破坏花芽分化,从而达到95%以上的抑花效果。

这种方法对树木本身伤害较小,成本也比修剪低,但需要专业人员定期实施,难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治本的方法是雌雄株"变性",即通过嫁接技术,将雄株枝条高接到雌株上,使其不再产生雌花。

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处从2007年开始在朝阳、海淀等6个区推广柳树"变性"技术,累计完成高接嫁接5000余株。

嫁接一次成活后,就可永久解决飞絮问题,可谓一劳永逸。

但这种做法需要砍去雌株大部分枝干,不仅影响观赏效果,还会暂时削弱树木的生态功能。

因此多被用于外围绿地或风景林,尚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于城区绿化。

从长远来看,优化树种结构,实现多树种立体绿化才是治本之策。

通过逐步更新淘汰老化雌株,增加雄株和其他树种的比例,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飞絮的产生。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全市新栽植的行道树中,雄株占到了90%以上,并开始引入国槐、银杏、朴树等阔叶树种,初步形成了"以雄杨柳为主,其他树种为辅"的混交林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要彻底扭转"一树独大"的局面,仍需市政部门科学规划,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市民形成"多树种并举"的共识,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尽管杨柳絮引起众怒,但杨柳树本身在生态价值上却不可替代。

以速生丰产著称的杨树,用其直挺的树干、浓密的树冠组成绿色屏障,能有效阻隔风沙、净化空气。

作为速生材树种,杨树人工林还能替代天然林木用材,从侧面减少乱砍滥伐。

这也是多年来,各地虽深受飞絮之苦,却一直对杨树网开一面的原因所在。

即便改种其他树种,如槐树、梧桐,花粉过敏、虫害等问题同样无法避免。

可见,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生态效益与景观诉求之间往往需要权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如何看待杨柳飞絮这一问题,我们既要理解前人遗留问题的历史局限性,也要尊重专家的意见,避免异想天开,更不能因噎废食。

关键是要辩证地、系统地分析利弊得失,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客观认识杨柳飞絮的形成机制及防治策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攻关,既要把握长期目标,也要立足群众诉求,量力而行,在生态价值、景观效益、管理成本等因素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久久为功,标本兼治。

总之,杨柳飞絮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既要摒弃"杨柳依依,今夕是何年"的浪漫想象,正视其给城市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要客观看待杨柳树的生态价值,不能简单化地"一伐了之"。

城市之所以立,生态乃根本。

但生态环境的优化是个渐进过程,需要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杨柳飞絮不再成为"春日限定的噩梦",杨树一如既往地伫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它高大的身躯和葱茏的枝叶,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