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当地时间21日,微软在西雅图召开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在人工智能竞赛愈加激烈的当下,微软当然不会错过与大型科技公司一较高下的机会。在当天的大会上,微软率先将人工智能构建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宣布推出新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系列“Copilot+PC”,将之称为“史上最强、最智能的Windows PC”。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演讲中自信表示,微软“拥有最完整的可扩展AI基础设施,能够在AI时代满足消费者需求”。“我认为,微软接近真正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时代下的AI计算机

“对于未来十年,微软有两个关于现代计算的梦想:第一,能够让计算机理解我们,而不是我们去理解计算机?第二,在这个信息爆炸增加的时代,计算机如何帮助我们快速而高效地推理、计划和处理信息?”纳德拉在开发者大会上激情澎湃地说道。

纳德拉有充足的资本自豪和骄傲。在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召开前夕,微软发布了一个全新的Windows PC——Windows 11 AI PC,引入更强大、全新升级的安全功能,使Windows 11为用户和企业机构抵挡不断强大的网络威胁。如今的网络环境与之前大不同。网络威胁的攻击速度、攻击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在持续升级。2015年,微软的身份验证系统每秒大约遭受115次密码攻击,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就飙升了3378%,达到每秒4000多次。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要求微软采取比以往更强大、更全面的防护措施。

除了网络安全是微软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工智能电脑的领军者地位,微软也势在必得。新推出的“Copilot+PC”系列将旗下助手Copilot全面融入Windows系统,AI PC全面“亮剑”。这款人工智能电脑具备可实现每秒超过40万亿次运算的全新NPU芯片,能长效续航且支持先进的AI模型。使用者通过AI PC独特功能“回顾”(Recall)能轻松查找处理过的文档和文件、阅读过的电子邮件或浏览过的网站。Copilot应用能够理解使用者自然书写和说话的方式,提供准确、相关的答案;实时字幕功能可以将包含中文在内的40多种语音翻译成英文字幕。Copilot背靠Open AI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DALL-E 3,允许用户根据文本描述轻松生成高度准确的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发者大会上,微软一口气发布了50多项AI基础设施、模型产品的落地与更新。如微软将原本作为个人AI助手的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升级为面向团队的Team Copilot,用户在使用Teams、Loop、Planner等协作工具时均可调用Team Copilot,让其担任会议主持人、把握时间进度、记录会议要点。微软将Open-AI最新发布的多语言、多模态模型——GPT-4o引入应用Azure AI Studio中。该模型可以进行实时语音对话,能使用文本和“视觉”进行交互,这意味着它可以查看用户上传的屏幕截图、照片、文档或图表并进行对话。另外,微软宣布推出自研Cobalt芯片,专为云端通用型计算任务而设计,具有128核心的64位AI处理器,性能较前几代芯片提升了40%。

每一次计算机的重大更新都伴随着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担心不已。英国数据监管机构对“回顾”功能发出质问,直指它可以搜索用户浏览过的文件、照片、电子邮件等历史记录,且每隔几秒截取一次屏幕。人工智能隐私顾问克里斯·施里沙克(Kris Shrishak)指出:“这是一场隐私噩梦,屏幕截图有可能引发寒蝉效应。”另一名数据和隐私专家丹尼尔·托泽(Daniel Tozer)将微软新系统比作Netflix反乌托邦电视剧《黑镜》。他反问屏幕上将显示用户专有或机密信息,微软有权记录它们吗?“微软需要合法依据开启用户和访问控制,这无疑是关键问题。”对此,微软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回顾’是一种可选体验。召回数据仅存储在本地,不对任何没有访问权限的人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indows 95到Windows AI

根据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6330万台,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0.3%。这标志着在连续8个季度下滑后,季度出货量首次出现增长。即便如此,2023年个人电脑出货量仅为2.418亿台,比2022年出货量下降14.8%。这是自2006年的2.3亿台以来首次低于2.5亿台。

这样的出货量也许连微软也未曾预料。CNN表示,拯救个人电脑销量,这也许就是微软推出人工智能PC的原因。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要想使用计算机,必须接受培训,然而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天赋。1995年8月24日,哈顿第五大道上本该打烊的CompUSA商店却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的顾客排到了几个街区之外。他们抢购的正是微软最新个人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95。早在正式发布前,微软在广告营销上花费3亿美元,连《纽约时报》也没躲过。“新手友好”的宣传标语对于即使家里没电脑的人来说都具有致命吸引力。Windows 95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且不言而喻:它是第一个面向普通人的商业操作系统,但它的功能也足够强大到吸引专业人士。从调制解调器到CD-ROM驱动器等内置支持,与它的前身Windows 3.1相比,Windows 95像来自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公司早在1984年就发布了第一台个人电脑麦金塔(Macintosh 128k)。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个人电脑一直降价,再加上麦金塔系列中另一型号Macintosh Performa库存管理不善,Windows 95的发布导致Mac用户数量持续下降。苹果的粉丝一边迫不及待投入Windows 95的怀抱中,一边又表示微软个人电脑的新功能“抄袭”麦金塔,如抢占式多任务处理、内置网络和界面功能。“Windows 95 = Macintosh 88”是当时流传在个人电脑界的一句俗语,乔布斯大胆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他们用Windows 95复制了最初的Mac。”

Windows 95并非完美无缺,微软承诺的许多更新都没有做到。然而从某种意义上看,Windows 95使每个家庭都有计算机的想法变得可行,为万维网提供了其存在所需的民主化平台,也为大多数人接触信息时代铺平了道路。在它出现前,许多人连数字音乐下载、照片共享和个人电子邮件都未听说过。“Windows 95无疑是微软最重要的操作系统,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电脑有史以来推出的最重要操作系统。乔布斯或任何其他人都曾有机会抓住它,但只有微软真正做到了。”《福布斯》杂志评价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OpenAI这张大王牌

微软与苹果的“相爱相杀”持续多年,Windows系统曾在个人电脑领域击败过Mac,微软也曾因为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后起之秀雅虎、谷歌身上,而让苹果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有了可乘之机,个人电脑的Windows系统被打开了缺口,一些轻商务人士再也没打开过PC电脑。2010年,微软在手机系统上输给IOS和Android后,收购了2G时代手机之王诺基亚的移动手机部门,挣扎着为Windows Phone续命。这一年,苹果市值再次超过微软。仅仅一年后,乔布斯逝世,失去灵魂的苹果公司进入库克时代,也放下了与微软的宿命之争。2014年,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收购在线软件源代码托管服务平台Github,拓宽了微软公用云端服务平台Azure市场和服务,微软重新焕发活力。今年微软1至3月季度利润为219亿美元,高于2023年的183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 619亿美元。微软的Azure云业务也在AI推动下经历了强劲增长,收入增加了31%。

这还远远不够。要说微软能与苹果公司抗衡的最大王牌,当属OpenAI。去年11月,OpenAI发生的戏剧性人事变动仍历历在目。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突遭董事会开除,原因是“他不能完成开发以造福全人类为宗旨的人工智能使命”。OpenAI约770名员工中已有95%签署抗议信,要求奥尔特曼回归,否则将辞职。将研发AI芯片作为重点的微软迅速做出反应,向奥尔特曼和意图离开OpenAI的员工伸出橄榄枝,表示“欢迎大家加入”。科技策略分析师本·汤普森(Ben Thompson)指出,微软本就拥有OpenAI知识产权的永久使用许可,如果核心团队和大量员工再加入微软,相当于微软一分没花就收购了OpenAI,且没有任何反垄断诉讼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闹剧以“奥尔特曼重回OpenAI,员工们兴高采烈地吃着鸡肉卷,喝着珍珠奶茶和香槟,庆祝到深夜”结束,微软和OpenAI的关系从那之后变得更加亲密。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曾在2019年表示对谷歌的模型训练能力印象深刻,并清楚认识到两家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存在的差距。今年5月初,微软以130亿美元巨额投资OpenAI,将其模型添加到Office应用程序、Bing搜索引擎、Edge浏览器甚至Windows操作系统中。就AI领域而言,OpenAI与谷歌竞争非常激烈。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有了OpenAI,微软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斯科特也不用再担心微软会落后”,the Verge写道。

事实证明,OpenAI没有让微软失望。在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的最后,奥尔特曼惊喜登场,与斯科特共同感慨“这真是疯狂的一年”。奥尔特曼同时暗示OpenAI即将推出下一代模型,核心为新模态和整体智能的提升。“在未来几年里,许多事情都会发生,许多伟大的新事物会开始涌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与图片来源:the Verge、BBC、福布斯、卫报、微软官网、金融时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