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竹相和 绽放新蕊——记湖南民族乐团《繁花五月》音乐会

文丨荆莹莹

《繁华五月》民族音乐会日前在湖南省音乐厅成功上演。该场演出是湖南民族乐团“雅韵三湘·音乐经典”2024湖南音乐季中第一场,适逢春末,湖南民族乐团盛邀青年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马帅担任指挥,联袂湖南民乐团阮声部首席演奏家戴依琪、女声演唱家莫娟娟、首席二胡青年演奏家黄硕、青年古筝演奏家陈卉为星城观众带来艺术盛宴并获得热烈反响。整场音乐会作品形式丰富,既有传统的关照亦有当代的展望,以乐团独有的朝气与热情为湖湘地区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春意盎然,青春勃发

音乐会筹办的主要媒介始终不能离开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水平亦是体现场次理念、乐团水准,以及指挥智慧的重要基石。本场音乐会的选曲无不体现春日的蓬勃生发的气息。《青青思念》由李博禅作曲,作者受《诗经·郑风》中《子衿》所启发,表现了春夏交替之际,大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春日氛围。本次《青青思念》由湖南民乐团带来全然不同的演绎,音乐会选择该曲作为开场,为“雅韵三湘·音乐经典”2024湖南音乐季首次演出拉开了浪漫的序幕。指挥马帅在欢乐的快板与抒情的慢板中灵活切换,队紧密跟随,共同为整晚热烈气氛奏响了激情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管弦乐作品《抒情变奏曲》由作曲家刘长远创作于2003年,同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此后又多次公演于国内,包括台湾等地区,好评如潮。曾荣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此次音乐会演奏的是该曲目的第三乐章。第三章是热烈的终曲,全章以慷慨激昂和乐观向上的情绪为主,间以幽默、风趣等多种趣味和形象的交替,音乐表情与风格的综合性较强。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巧妙地将现代作曲技术与汉族和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歌舞丰富的旋律和节奏因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多样化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风貌。身为湖南本土乐团,湖南民乐团以独特视角演绎人类的喜怒哀乐情感,为湖南乐友带来了新鲜的听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音乐史上,丝绸之路的开创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是推动汉唐千年音乐文化发生巨变的重要动力。《幽远的歌声》《丝绸之路》该场音乐会中极具西域风格的民族管弦乐曲,在有限的排练过程中极大考验指挥与乐队的磨合和应变能力。广大的西北地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几大文明的交汇地带。受此影响,西域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致使汉民族民间音乐与各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结构之间存在着某些深层的关联性。《幽远的歌声》《丝绸之路》中强烈而浓郁的西域风格,深刻体现了作曲家对西北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熟知,更在民族管弦乐队编配以及传统音乐语汇方面展露其运用得当、宜静宜动、收放自如的卓越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腾虎跃》是李民雄为打击乐与乐队所创作一首乐曲,1980年完成吹打乐版本,1991年重新配器完成大乐队版本,并于香港由香港中乐团首演。乐曲情绪炽热,民族风格浓厚,是中国锣鼓乐的经典名曲,乐曲主题以浙东锣鼓《龙头龙尾》的音调为素材加工而成。作者以独特的构思,巧妙地选用鼓乐合奏的新形式,谱写了鼓群表演的长大段落。其中领奏与合奏相间,以及各种不同鼓的音色和节奏的多样组合,经过富有激情的演奏,渲染了气势壮阔的群众欢腾场面。乐曲的最后部分,主题旋律与鼓声交相奏鸣,震撼人心,表现了人民龙腾虎跃,奋勇前进的风貌。通过湖南民乐团富有激情的演绎,使台下观众听之即刻产生共鸣。

二、丝竹相扣,共襄盛举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器乐脱颖而出,这些乐器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特色和精神气韵。近几年,各大民乐团为了适应时代与观众的需求,创新出民族乐队与独奏乐器结合的演奏形式。此次“繁花五月”民族音乐会,创新性的将中阮、女声、二胡、古筝、中国鼓与民乐队相结合,让乐迷们既听到民乐团强大的音乐力量和丰富多彩的音色,也欣赏到独奏乐器和女声独唱的卓越技巧和情感表达,两者开展平等对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传统乐器从乐团合奏中释放出来,充分彰显民族器乐形式多样、舞台表现力强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花韵》由青年演奏家黄硕演绎二胡与乐队协奏曲的,该曲由青年作曲家黄文创作,湖南与芙蓉的关系源远流长,该曲是以音乐的方式赞颂有“芙蓉国”之雅称的湖湘大地的文化精神,将富有乡土气息的湖南花鼓音乐元素凸显得愈发艺术化。充满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和最具湖湘特色的音乐元素,尽显潇湘大地的人杰地灵。乐曲在二胡独奏中进行意境的渲染,乐队由弱渐强的音响喻示着不断涌动的生机。这种由远及近、由松到紧的艺术张力来源于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更得益于二胡演奏家二度创作中对旋律变化的把握和艺术意蕴的智慧考量。演奏家黄灿的精彩演绎为“芙蓉国”与“湖湘文化”的形象塑造以及湖湘音乐元素的艺术立意起到了重要作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乐队与独奏结合的演奏形式,如何使独奏乐器以其独有的音乐语汇进行表达,就需依托于演奏家二度创作及丰富的演奏经验得以提升。《踏莎行·春咏》取材宋朝文人欧阳修著名的四首《踏莎行·春咏》,由惜春时短、伤春柔弱、叹春迷人、赞春绚烂,延展出欧阳修由春及人、由人及外的豁然心境。作曲家以古筝与乐队的大跨度张力性音响写作手法将这四首《踏莎行》的本意用音乐形式做出既柔且厚的极致演绎。古筝演奏家陈卉气质儒雅内敛,将古人的豁达与通达内化为指尖音符,体现出其艺术高度的浑然天成。该段旋律极为动人,多次演绎中常有听众听到此处激动澎湃、眼含热泪,在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和乐队共同作用下,以音乐为语言达到诠释者与聆听者磁场共鸣的美好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指挥是乐团的灵魂人物,在作品、乐队、观众之间构建重要的桥梁作用,因而优秀的指挥家往往成为乐团音乐会成功的关键。马帅作为国内杰出的青年指挥家活跃于民乐与交响乐等多维跨界舞台,有着丰富的乐队经验和极具个人魅力的艺术表达。音乐会最终圆满的呈现来自乐团的凝聚力与青春活力,更来自指挥家在排演前的大量研究与准备,以及排练过程中精练高效的训练方法。正式演出中对于作品大框架的把握,如《丝绸之路》《抒情变奏曲》等作品中收放自如的情感对比,以及乐队与独奏中对乐队的控制和与独奏家的衔接,均体现出马帅杰出的指挥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繁花五月》民族音乐会在乐团、指挥家、独奏家的齐心协力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和心灵的感动。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绝,既是湖南音乐厅观众固有观赏素养的显现,更体现出乐友对指挥和乐团的认可与喜爱。湖南民乐团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用中国管弦乐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湖南声音,为中南地区文化艺术新高地贡献力量。祝贺《繁花五月》民族音乐会圆满成功,湖南民族乐团蓬勃发展,未来可期!

图片来源 | 湖南民族乐团 剧场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