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琼达卓嘎

“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发展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持续壮大文化旅游、特色农牧、高新数字、藏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高原轻工等新兴产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5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介绍。

高原特色蜜蜂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张慧龙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特色蜜蜂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张慧龙 摄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西藏是世界旅游目的地,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去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55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1亿元,分别增长83.7%和60%,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外国游客就有将近2万人。旅游业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高村一共有108户438名村民,早年都是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主要以伐木为生,如今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两层小楼,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民房变成了民宿,林区变成了景区。”严金海说,这个村去年光旅游收入就达到236万元,村民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27000元。

民族一家亲。南木加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一家亲。南木加 摄

文化要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服务。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西藏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自治区级460项,分布在全区各地的数百家非遗工坊,既是文化传承发展平台,也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西藏各类文化市场主体8000余家,2023年文化产业产值89.87亿元,同比增长42%。

西藏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去年一产增加值增长14.9%,粮食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我们着力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浑身都是宝,但是传统养殖周期长,而且牦牛骨、牦牛血这样的东西也是被白白丢弃。”严金海说,拉萨市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牦牛的品种提纯复壮和高效养殖技术,将牦牛的出栏由原来的8-12年缩短到3-4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养殖效益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50%以上。

图为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镇果吉村村民使用新式高压锅。 武沛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镇果吉村村民使用新式高压锅。 武沛涛 摄

西藏有低硫、低温、低压、低湿的气候特点和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一家西藏的绿色数据中心正在以“算力驱动创新”,打造全球海拔最高的绿色大数据中心,规划投资118亿元,可以装7万个机柜;西藏是藏医、藏药的发源地,像七十味珍珠丸,光这一味药,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47亿元;西藏自主研发生产的“雪莲花”“格桑花”两个品牌的高原炊具,包括高压汤锅、高压炒锅等多个品种,获得了18项国家专利,生产两年多来已经销售了84万件……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念东介绍,西藏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西藏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牧、藏医药、通用航空等“九大产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西藏通过科技赋能,大力发展青稞、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高原特色优质资源产业,选育出了藏青3000等7个青稞高产新品种,以及半细毛羊、雪域白鸡等多个畜禽新品种。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84万多吨、增长1.4%,蔬菜大棚去年产量是88万吨,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