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同事请假回乡探望父母。

他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偏僻农村,回去一趟没那么方便。即使如此,每年他也都会分不同的时段回去上五、六次,因为父母年纪渐渐大了。

问同事为什么不接父母到自己的身边来,毕竟城市的医疗水平高,还有生活方面便捷多了。

同事笑笑说,这件事情前两年他已经做过了,费了很大力气劝说父母城里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妻儿还没有嫌弃,父母便嚷着住不习惯一定要走,总共住了半年都不到。

也是经历过这件事情,同事意识到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晚年以后,尊重父母的意愿,随他们的心,其实才是最大的孝敬。

人到中年,劝你别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处处都难适应。

对老人来说,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困难,往往一些看上去简单的东西,他们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也未必弄得清楚。

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习惯了住在自己院落里的自在,习惯了简单的人际关系,习惯了出门便能拔一把菜......等到了城市以后,和农村明显有了太大的差距。

在楼房里住,处处都是拘束。在房子里不能弄出太大的动静,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楼上楼下的邻居,遇人打招呼,结果却被人视而不见......

家中的各种智能电器,请教儿女多次,却总是记不住该如何使用,再问又担心麻烦孩子......

上下楼坐电梯,时常忘记按楼层,出门进门换衣服换鞋子,老人觉得太麻烦......

想买一把便宜的菜都要走很远,打车太贵,坐车不会......手机支付是常态,可这对于老人来说,真的有些难度了。

离开了熟悉的村子,满大街车来人往,却没有自己相识的人,也没有可以融入的地方,老人难免会生出各种失落和孤独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习惯有太多不同。

父母养大了儿女,放他们展翅高飞,之后又组成自己的小家庭

儿女从父母的家分离出去,即便父子/母女关系再亲密,但终究也成了两家人。

把父母接到身边,是出自儿女的好心,但父母来了以后,却有处处做客人的感觉。毕竟儿女已成家,有了自己的伴侣,有了自己的家人。

他们的生活习惯大致相近,饮食起居自然而然融为一体。但父母长年形成的习惯,到了儿女家里也很难改变。

毕竟年轻人的生活,和老年人不一样。父母睡眠渐少,晨起太早,担心影响儿女的休息,可是干躺着,亦是难受。

年轻人生活随意,花钱大手大脚,老年人也难以习惯。因为他们习惯了节衣缩食的生活,也习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吃不惯大鱼大肉,更没有夜生活。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磕磕绊绊或许很多,而一些敏感的老人会感觉不自在,哪怕儿女及其伴侣挽留,也不愿意再待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父母也都进入了晚年。

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减少了返乡看望的奔波之苦,节约出来了不少时间,甚至是金钱,同时也能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

这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然而父母并不见得都能领这个情。

虽然圆了儿女的心愿,可是对父母来说,到了晚年离开熟悉的生活地,再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其实是一种煎熬。

因为再好的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家里舒服,再繁华的城市,都不如自己小院的清静更让人留恋。

人老了,不到不得已的时候,轻易不想挪窝。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城市的灯红酒绿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在异地他乡,语言的障碍,长时间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会进一步放大老人内心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孤独和无助。

父母老了,想要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是出自儿女的孝敬。

然而城里的生活虽然便捷,父母却已无法适应快节奏和复杂性。

所以,与其让老人在不熟悉的城市里拘束,倒不如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享受那份闲适和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