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收了10多个徒弟,师胜杰是他的关门弟子。

侯宝林?比师胜杰足足大了36岁,所以他非常喜欢师胜杰这个小徒弟。侯宝林夫人王雅兰对师胜杰更是宠爱有加,惹得侯耀文都有点吃醋。

侯宝林虽然非常喜欢师胜杰,但他却不让师胜杰到北京发展,而是让他坚守在东北。

网上有人写文章,说侯宝林之所以不让师胜杰到北京,是怕他抢了侯耀文的饭碗。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师胜杰。

师胜杰(1953—2018年),天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胜杰

师胜杰是门里出身,他的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琴都是相声艺人,他们夫妻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天津还有一定的名气。

1956年,师世元夫妇带着孩子们到哈尔滨安家落户,继续说相声。

师胜杰从小就在相声园子里长大,受到了极好的相声熏陶,也学会了不少相声小段。

师胜杰第一场登台表演时才6岁,当时他和父亲合演了一个相声小段,受到观众的喜爱。师胜杰7岁就拜到相声名家朱相臣门下,成了“文”字辈的相声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世元、高秀琴

在非常时期,师胜杰被下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因为他有文艺特长,所以他很快就成了宣传队的骨干力量,经常参加业余演出。

1976年,师胜杰和姜昆搭档,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曲艺汇演,并获得了一等奖。

马季当场就看中了师胜杰和姜昆,说要把他们都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结果师胜杰因为出身问题没能调到北京。

一直到1977年,师胜杰才进入黑龙江曲艺团,成了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1981年,师胜杰和于世德搭档,凭借相声《郝市长》,在全国曲艺调演中获得了创作、表演双一等奖。

师胜杰到出色表现引起了侯宝林的注意,也正是在这次比赛中,师胜杰才第一次见到了侯宝林,两个人虽然只说了两句话,师胜杰还是激动不已。

1984年6月,全国新相声评比研讨会在青岛举行,侯宝林担任总顾问之一,一直待在青岛。

师胜杰在这次比赛中依然非常优秀,他又获得了一等奖。

侯宝林在研讨会上,以师胜杰的获奖作品《肝胆相照》作范本,对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夸奖师胜杰是后生可畏。

现场有记者就说:“侯先生,您这么喜欢师胜杰,是不是想收他为徒?”

侯宝林乐了:“我倒是有这个意思,就是不知道人家师胜杰愿意不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结束,这位记者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师胜杰,师胜杰根本不敢相信。不过他还是鼓足勇气去敲响了侯宝林房间的门。

侯宝林看着师胜杰问道:“你有什么事?”

师胜杰当即就跪倒在地,口称“师父!”

侯宝林把师胜杰拉了起来,笑着说道:“你都知道了?我收你不是咱爷俩大事,是为了相声事业后继有人。”

师胜杰到第一个师父朱相臣已经去世10多年龄了,可他毕竟是有师父的人,按照相声界的规矩,自己有师父就不能另外再拜一个师父。

侯宝林虽然是相声界的权威,可他也不能一手遮天,他一边派高英培、侯耀文去给其他相声演员做说明工作,一方面打电话给远在天津的马三立,让他务必出席师胜杰到拜师仪式。

7月8日,在青岛友谊宾馆宴会厅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仪式。除了马三立现场坐镇之外,侯宝林的妻子王雅兰也专门从北京赶到了拜师现场。

侯宝林发表讲话:“师胜杰的父亲、师父都没了,他还年轻,不能没人带,所以我要收他为徒。”

侯宝林接着又说:“我收师胜杰,是为了相声事业后继有人。”

侯宝林除了把自己的著作和音像作品送给师胜杰之外,还当场写了一副书法作品《贵在创新》送给师胜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侯宝林还把自己戴了多年的钻戒送给了师胜杰,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侯宝林对师胜杰的喜爱程度。

1991年,北京有好几个专业院团,都先后向师胜杰发出邀请,让他到北京工作。

师胜杰当然很高兴,在北京发展肯定会比在地方上发展要强得多,再说又离师父家近了,可以经常去看看师父、师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三立、侯宝林在青岛

全总文工团诚意最大,动作最快,没几天就打电话让师胜杰到北京看房子。

师胜杰看完房子,就去探望因病住院的师父。

侯宝林躺在病床上,问师胜杰喜欢不喜欢京剧,师胜杰当即就回答,喜欢。

侯宝林又问他喜欢哪工,师胜杰回答,喜欢花脸。

侯宝林接着问道:“你喜欢哪门哪派?”

师胜杰说:“我特别喜欢裘盛戎先生的裘派花脸。”

侯宝林面容严肃地说:“可惜呀,裘盛戎先生已经不在了。那你说,后来裘派谁唱的最好?”

师胜杰想了想,说道:“裘盛戎先生去世之后,方荣翔先生唱得最好。”

侯宝林慢条斯理地说:“那他是北京的吗?”

师胜杰知道师父是话里有话,赶紧回道:“方先生是山东京剧团的。师父,您是不是听说我要来北京了。”

侯宝林面无表情地说:“那是你的权利。不过,我想在我百年之后,东北还能有我侯宝林的一个徒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宝林

在那个年代,还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还讲究师命难违,所以师胜杰当即就说:“师父,我听您的话,我这辈子就在东北了。”

侯宝林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胜杰啊,好的相声演员都到北京扎堆,这不利于相声的发展啊。”

师胜杰谨遵师命,一直就在哈尔滨说相声,成了东北相声的领军人物。

@兰石读书习字

?:有人说侯宝林不让师胜杰到北京发展,是怕抢了亲儿子侯耀文的饭碗,这纯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侯耀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经成名了,到了九十年代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再说了,侯耀文是铁路文工团的,师胜杰去的是全总文工团,都是体制内的演员,都是慰问演出,又不卖票,那是井水不犯河水,谁也抢不了谁的饭碗。

即便真到了一个团,大家都是靠工资吃饭,又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侯宝林作为一代相声大师,他的心胸没有那么狭窄,他的心眼没有那么小。

侯宝林收师胜杰的时候就说:“我收你是为了相声事业后继有人!”

侯宝林不让师胜杰到北京,说得也很明白:“好的相声演员都到北京扎堆,不利于相声事业的发展。”

真要说侯宝林有私心,那他也是想让东北有一个侯宝林的徒弟在坚守。

相声的传承就靠师父的口传心授,就靠徒弟的开枝散叶。

不管怎么说,侯宝林考虑的都是相声事业的持续发展。

朋友们,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交流。

#相声界恩怨情仇#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