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万吨级新平台肯定具备至少1条电磁弹射弹弓,这已经是大家的基本共识;问题是历史上所有的航空大舰,如果具备弹射器,那么最少也是2部;还真没见过只有1部弹射器的型号。从这点来看,5万吨级的新平台也应该是2部弹射器的双线并列的基本布局。考虑到已经大概率不可能再具备额外的斜角降落甲板,也就是只具备最多50米宽的直通甲板,那么原则上只能最多安排2部弹射器,也必然会安排两部并列的电磁弹弓,位置只能在前部甲板上并列存在。实际上越来越清晰的现场场景,也大致证实了这类猜测;已经可以逐步看清2条电磁弹弓的弹射凹槽。不过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没有彻底明确,有些甚至是非常让人迷惑的。既然是2部并列分布在前舰身直通飞行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两者各自都会靠近飞行甲板一侧的边缘。只要未来要弹射的有人舰载机,甚至是无人舰载机的机翼不要探出甲板的边缘太多即可;稍微探出一两米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不会对甲板操作人员造成危险即可。而这类航空大型舰艇,其实都在飞行甲板的两侧边缘还存在一个降低大约2.5米的二层开放通道。也就是在所有舰载机弹射期间,在二层边缘通道上临时站立的舰员,其头部距离飞机甲板的地面还要低上不少,这样弹射期间快速掠过前甲板的舰载机的机体与机翼,都不会碰到在“半下层”的观察员与操作舰员。而且一旦甲板上工作与指挥的舰员发现有坠机的苗头或其他非正常的危险,还可以迅速跳到比甲板平面低很多的二层通道上面去紧急避险。2条基本并列的前甲板弹射器尽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近各自的边缘布置,还可以在两者的中间留出更大的安全间隔。这样就可以在未来弹射翼展更大的有人或者无人舰载机。虽然5万吨级新平台的主飞行甲板最大总宽度不会超过50米,但是由于刻意的让2条弹射线都靠边布局,这样就可以实现不亚于8万吨级以上正规平台前甲板的双弹射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就暗示同样可以在未来操作大型甚至是重型舰载机。说完了双弹射器布局宽度,更多的人似乎更关心两者的长度。如果未来要弹射30吨级的正规舰载机,那么其全系统长度就不应该短于在正规平台上的115米级;如果未来只需要弹射20吨级的轻载固定翼舰载机,包括有人也包括无人版本,那么似乎可以用更短一些的缩水版电磁弹弓。那么到底是采用了完全版,还是缩水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1长加1短两种不同的弹弓版本。毕竟靠右舷的这条会受到舰岛的掣肘影响总长度;或者最终发现居然是2短?这几种可能性都有!还有一个最奇特的问题:目前可见左舷的弹射器凹槽前端,距离飞行甲板的舰首边缘居然还有至少20米的距离。为何不像8万吨以上正规平台一样,把这20米充分利用?答案就在于5万吨级新平台本质上还是两攻的升级,无论全舰的稳性还是甲板强度,都不如8万吨以上的正规平台;而且外漂部分的综合厚度也更薄弱。这样就很难让弹射器纵向贯穿整个前甲板。故意留出一块空余地带,就是为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