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潘雪明 陈增益

柴米油盐,聊天喝茶,穿衣理发,这些看似生活中“零碎”的小事,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地方老百姓的幸福感。在江西省都昌县和合乡,有这么一个“八元”钱的理发店,周边百姓的幸福感总能在那个小小空间里“瞬间拉满”。

理发店的老板叫刘贤林,44岁。多年来,任凭其他同行如何随市场“水涨船高”,他长期坚守着自己的“洗剪八元,刮胡须三元”收费标准,凭着娴熟的技艺、暖心周到的服务赢得周边群众的信任和喜爱。

“这里便宜实惠,刘师傅不仅手艺好,而且服务态度没的说。现在八元能理个头的店子在方圆二十公里都难找。”在和合街住了几十年的张大爷说,他现在虽然搬到十多公里外的老家住,但在居住地周边不少店试过,结果都不满意,头发长了,还是专门坐车来这里剪。

热情周到的服务是周围百姓喜欢来这里的原因。只要见到有人进店,刘贤林总是热情地让坐询问,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总忘不了搀扶一把。当下年轻人都出去了,他的客户大多是留守老人,老人们都喜欢叫他一句“刘师傅”。理完发的群众一般都不急着走,喜欢坐在店里与刘贤林聊天。

86岁的曹大爷是老顾客,在这里理了9年的发。3年前,因老人腿脚不便,老曹总是由儿女轮流扶着来到店里理发,自2022年起,刘贤林开始主动每月上门为他理发。

为了给群众提供方便,刘贤林从来不随意歇业关门。每天天刚亮至晚上九点,都守在店里。此外,每年正头年尾,当其他店按市场行情涨价时,他这里仍然是洗剪八元,刮胡须三元。“守店”与“守价”,十多年来,刘贤林一直在坚守。

“给老人理发,最重要的是讲服务。很多老人不缺钱,就缺个说话的人,我每次都和他们聊点家常,他们很高兴。” 刘贤林说。

据了解,刘师傅还经常上门到群众家里剪“毛头”。按当地的习俗,男孩出生后四十天剪“毛头”,意味四季平安,健康成长;女孩出生后十八天剪“毛头”,叫女大十八变,越长越漂亮。

如今,这间理发店也成了附近百姓最喜欢的聚会场所。即使不理发,有人也会带着蔬菜、小凳来到店外,边拣菜边聊天。小店成为当地一道“幸福的风景线”。

审签:郑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