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淮安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度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9起典型案例。市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何正洪、副庭长丁然参加新闻发布会。市法院新闻宣传处处长赵德刚主持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全市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345件,同比下降4.54%;市法院新收二审案件491件,同比上升16.35%。全年总计新收行政诉讼案件1836件,同比上升0.27%。从2021年跃居千件诉讼案件后,案件总量一直居高不下,已经连续2年达1800余件。

全市各县区行政诉讼案件一审数量总体依然呈不均衡态势,且为北片区多、南片区少的特点,部分县区案件量变化突出,有的县区同比上升194.87%,有的县区下降达52.04%。

案件类型多样,占比前七的依然为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不履行法定职责、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补偿、行政协议、行政赔偿案件。

在服务中心大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全市法院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依法审结好旧城改造、内河航运等重大项目涉及的征收及补偿等行政案件。坚持“环境是金”理念,依法审结行政协议、行政许可、行政登记、行政处罚等涉企案件。一案例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依法审结涉环境资源类案件183件。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度典型案例。

在落实“公正与效率”,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方面,全市法院提高实体判决比例,强化定纷止争功能,防止程序空转,减少当事人诉讼维权的成本和精力。强化案件审判管理,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深化行政司法监督,构建责任追究机制,经组织专项评查败诉案件,移送追责负有主观责任的当行政机关。恪守司法中立原则,发挥司法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相对人合理维权。

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延伸审判职能方面,全市法院精心打造县(区)政府“一把手”示范出庭法治品牌,连续三年实现县(区)政府“一把手”出庭应诉全覆盖,并获“江苏法院2022年行政审判十大创新工作”。强化司法建议“抓前端、治未病”功能,发出司法建议5份,反馈率80%以上。1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为乡镇街道和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法治宣讲活动15场次,参加1200余人次,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在化解矛盾争议,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全市法院注重案例示范引导,推广运用示范裁判方法,选取代表性案件先行裁判,带动其他同类案件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照此办理”,有效解决类案批案。联合市司法局推进行政争议纾解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强化行政滥诉治理,规制行政相对人滥用诉权,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行使法定救济权利。

为奋力续写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的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新篇章,2024年,淮安法院将做实做好以下措施:持续编撰“1+10”行政审判年报制度,为市直、十个辖区和部分行业系统“量身定做”依法行政的标尺,开出治理违法或者不当行为的“良方”。加大司法建议发送力度,提高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司法建议“含金量”和反馈率,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市域社会治理。助力营商环境建设,依法审理好行政许可、公司登记、行政协议(含招商引资)等涉企涉商案件,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纠正损害市场主体经营发展的各类行政行为。坚持司法为民,以“如我在诉”的审判理念,妥善审理好涉民生行政案件,坚决纠正故意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化解大格局,实质运转行政争议化解平台,推进行政机关自我纠正制度全面实施,努力钝化官民矛盾。认真开展“行政审判千案百例十家行”法治宣讲活动,为全力提升各县区和基层一线依法行政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图文/淮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