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今天回答一个满级家长读者的问题。

这个家长问什么呢?就是他的孩子要报志愿了,还能不能报考计算机?

计算机往年是热门,但学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供应层面。

那么站在需求层面,如果AI也学会了编程,那么码农还有什么出路?会不会就像ETC之后的高速公路收费员?

读者问我怎么看。

我是这么看的,你学计算机,和编程是两码事。

计算机是一个行业,编程是一个工具,就像交通是一个行业,高速公路收费员收钱抬杆子,那是一个动作。

我们从事交通这个行业,不等于就必须一辈子收钱抬杆子。

能分辨出区别么?

在没有ETC的年代里,用人力去收钱抬杆子,是不得已,那铁路没有修通的年代里,还靠人背马拉,远赴大西北建设基地呢。

你的孩子学习编程,是他进入计算机行业的一个动作,不是全部。

如果你认为这是全部,那就没必要上大学,所谓程序语言,和下象棋也没啥区别,无非一些规定,聪明的人,三天就看明白了,一周就能上手。

所以,咱们要看的是计算机这个行业。

既然你问到了AI也能编程,那我给你讲一个计算机领域里的AI产品演进路线,让你感受到时间的气息。

华为的AI手机应该听说过吧?

不只是华为,包括苹果在内,这都是下一代手机的方向。

就像咱们现在用的这个叫做智能机,它当年取代了诺基亚那种砖头机,未来,AI手机也会取代我们现在的智能机。

AI手机的研发目前还处在构建底层系统阶段。

就像你现在玩的这个智能机,当初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处于构建底层系统阶段。

诺基亚那种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很简单的,甚至你可以认为就不需要有,因为总共不过几个功能模块,通话,发短信,闹钟。

那么到了智能手机阶段,下面就要有一个类似于电脑的操作系统,上面还要搭载中间件,然后最上面才是你能够看到的各种应用,比如你现在正在使用的看公众号的微信,就是一个应用。

那么把PC上的操作系统,比如linux,经过精简移植到手机上,这就是我年轻时那代内核工程师们的工作内容。

基于底层操作系统,上面搭载安卓,类似于中间件,再搭载各种应用,这就是一款智能机。

当然,还有苹果,它自成一体。这都叫底层系统的构建。

那么随着未来AI手机取代智能机,当下在做的,就是搭建AI手机需要的,新的底层系统。

等这件事进行到后半程,你就会看到AI手机上的应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目前这样的应用形态还很少,即便是华为拿出来演示的,也大都还处在产品构想阶段。

比如一个消息提示,你多看它一眼,它就会弹出来,你不看它,它就主动缩回去了。

它通过屏幕摄像头在捕捉你的眼神。

再比如,你看着这篇文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懂,它马上就会根据你的阅读顿挫感觉察到,提供相应的链接,供你进一步参考。

还比如,如果我们文中提到一件衣服,它觉得你有兴趣,就把衣服的链接找来,而且是全网比价后的最低价,看看你有没有兴趣下单。

这些拟人化的管家功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不是计算机想要自动生成一段逻辑很难,而是计算机想要不出错,很难。

我打个比方,你的AI手机觉察到你想看美女,它很贴心的把美女弹出来,但是,它不知道,此时此刻,你媳妇在旁边,也盯着你的屏幕。

完蛋了,抓瞎了,马屁拍马蹄子上了,主人从此不爱我了,AI要哭了。

大刘很早就深刻地指出,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会撒谎。

我们知道领导实际上想要什么,但是我们也知道,什么样的场合,能说什么,该说什么,必须说什么,以及不能说什么。

我们既能冠冕堂皇的说着一些大家都挑不出毛病的废话的同时,还能尊重人性,尊重利益,满足领导内心的真实诉求。

这是我们人类的优势。

AI要掌握这个,要走到这一步,是很难的,还需要千千万万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前赴后继,矢志不移。

你的孩子,就是未来的其中之一。

那天我说过,在08年的时候,我是一个捡烟蒂的交易者,在09年的时候,我是一个剥头皮的交易者。

那么在当时,我最主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图像识别。

一个品种,正常的成交价是100,突然间有乌龙指,把它打到了50。你可以买入,然后以99的价格快速卖掉,净赚49。

这里面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你在50的位置,埋伏下做多的单子。

这种做法的问题很明显,就是资金使用成本很高。

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乌龙指呢?万一三年都没有一次呢?

你怎么知道乌龙指具体的位置是多少呢?也许人家挂单挂在70,他成交了,你挂在50的没成交,你等了3年,空欢喜。

你怎么知道乌龙指具体的数量是多少呢?就算你成交了,人家总共下了10单,你挂了100单在那里埋伏了三年,这么低的资金利用率,你的资金不需要成本么?

就算赚了也不香呀。你埋伏了一个师,守株待兔,最后就等来一只兔子,够干什么?够军粮么?

这都是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图像识别。

不要人工去处理,也不要指望提前埋伏,而是自动化。

我们假设一个人,他的手速是无限快,那么当他第一时间看到乌龙指的时候,他会怎么做?他会接盘。

问题是,人可不可能一天到晚不睡觉,眼睛死盯着各个品种,盯着屏幕,盯着每一次乌龙指,而且手速还那么快?

不能。

机器能。

所以我们要让程序做这件事的关键就一个问题,识别图像。

你要让它识别什么才是乌龙指,他要把指定位置的图像转化为数字,然后经过算法,得出和人类一样的判断,不经人类,自己就会去完成交易。

那个年代我已经是一个内核工程师了,而且在业内,也算是有点成绩了,业内的专家交流会,我也是有座位的。

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一个破功能,卡了我很久。

我甚至动用了一些业内的资源,在图像识别领域专家级码农们的协助下,依然遇到麻烦。

为什么?

因为识别率不是100%。

这件事我是到一几年的时候才从理论上彻底弄明白,那时候我第一次创业的公司被某个龙头集团收购了。

那家集团有一个研发部门,是做人脸识别支付的,他们和全球相关产业都有密切沟通,然后发现,这东西,做不到100%。

但是,你那个是用在小额支付途径里的,做不到100%没关系,差额的部分,可以通过对冲手段来弥补。

好比我提供一个人脸支付的业务,你做不到100%,极小概率资金会丢失,没关系,我作为商家赔钱就是了。反正这种都是小额支付场景,顶多丢个500块。

交易可不是这样,你下一张单子,500万,它错了,那么它就不是去吃人家的乌龙指,它自己就变成了乌龙指。

明白这件事么?如果你不让人来判断,不让人看一眼再做决定,你指望电脑每次动用大额资金去直接下单,万一它图像识别错了,怎么办?

这是非常头疼的问题,至少08,09年,让我很头疼。

但是我后来解决了,我用数学算法,解决了。

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搞不定的,数学凑。

就像二战时期,英国人头疼船队被德国人的潜艇袭击,技术上无解,那只能找个数学家,用数学算法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你看到了,谁告诉你说学计算机的人,都是码农?

不是的,我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多个行业,可以从计算机领域到金融,也可以从编程到数学。

我当年接触到的很多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今天华为研发的AI手机的某些应用场景的原型形态领域的探索了。

你比如12年的时候,我带的团队想要做沉浸式购物,就是你戴上AR眼镜,在巴黎逛街,你在AR里试衣,然后弹出一个窗口,就可以购买,直接帮你网上下单,让巴黎给你快递过来。

那么要做这件事,就需要找一家做地图的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找到了,人家在电脑虚拟地图领域已经开发了好几年,是先行者。

当然这件事后来没有做成,但是几年后,那家公司转型了,他们老板去做了互联网金融,而且上市了,赚了很多钱。

再比如,还是12年前,我们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做云游戏的,人家的老板也转型了,去做数字货币,也发了大财。

所以你让我这个计算机行业的老兵去看,行业会不会巨变?会,而且每天都在巨变。

但是,一个行业里的高手,俗称高级玩家们,就那么些。

明白我这句话么?唱戏的人很多,唱得好的就那么些,翻来覆去梅兰芳,杨小楼,无非今天在梨园唱,明天给老佛爷唱,今天换这么个唱法,明天换那么个唱法。

就像你看你们城市里今天推个肥羊火锅,明天推个鱼头火锅,看着好像流行品成天换来换去,实际上背后的玩家,始终就那么些人。

他们只是不停地推出新概念,消费者就感觉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新行业。

所以作为家长,告诉你的孩子,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升级,你要成为一个整个行业数百万上千万从业者里的佼佼者,引领者,你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腺上,那就是你来教大家怎么玩。

那你就会发现时代变化不是太快了,而是还不够快,我们年轻时曾经尝试过的很多构想,直到今天,都还没实现呢。

这是够快么?不,是太慢了。

游戏不会停,只要你能跟上节奏,甚至,你要成为那个带节奏的,你才会爱上这个变化快的时代。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