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南京胜利解放。接下来,我军逼近重庆,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已成定局。面对大势已去,他们展开了“最后的疯狂”。自9月起,国民党高层下令分批处决被关押在狱中的革命志士。

在众多被拘禁的革命志士中,蒋介石对一个人恨之入骨,那就是在1936年12月,与张学良一同策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自1937年至1949年,他一直被国民党反动派软禁。

尽管蒋介石一直渴望除掉他,但杨虎城作为促成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生怕留下千古骂名。然而,随着国民党军溃败的必然趋势,他再也没有任何顾忌。

1949年9月6日,受蒋介石亲自指挥,军统特务在重庆戴公祠残忍地杀害了杨虎城,与他一同遇害的还有年仅20岁的儿子杨拯中,以及年仅8岁的女儿杨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杨虎城牺牲前,他其实早已感受到自己的结局,只是没有想到国民党高层会如此残忍,甚至连他的两个孩子都不放过。而更让他牵挂的是在监狱外艰难生活的妻子张蕙兰和六个子女。

一:妻子张蕙兰寡居44年,独自养育丈夫的六个孩子,却无一人是她亲生的。

杨虎城一生有三个妻子:罗佩兰、张蕙兰、谢葆真。

张蕙兰是最长寿的妻子,丈夫去世后,她挑起了艰巨的责任。与其他两位妻子不同,罗佩兰和谢葆真曾随杨虎城南征北战,而张蕙兰一直默默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然而,正是这位平凡的女人,在丈夫被害后,为杨家撑起了一片天。

1916年,23岁的杨虎城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个营长。他与陕西商人张西铭关系密切,经常在对方家里出入。张西铭有一个15岁的义女罗佩兰,美丽聪明。两情相悦,杨虎城便托人提亲。张西铭欣赏杨虎城,见女儿也心仪他,欣然答应。不久后,杨虎城与罗佩兰在大荔县结婚。带着美人回家,杨虎城内心充满喜悦。然而,他并不知道家里还有一个“难题”等着他处理。

新婚后不久,杨虎城高兴地踏上回老家蒲城的旅途。杨虎城14岁时失去父亲,一直由母亲孙一莲操持家务。他理解母亲的不易,也知道母亲希望他早日成家,延续老杨家的香火。如今自己已成亲,这喜事自然要告诉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中,杨虎城将自己成婚的事告诉了孙一莲,孙一莲在开心之余,也犯起了难。因为在杨虎城离家的这段时间,她也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

在孙一莲的老家,有个姓陈的老大夫。孙一莲生病时,便经常到他药铺里去看病。陈大夫每次药铺里熬好药,便让女儿陈秀兰给孙阿姨送过去。

陈秀兰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性子却很乖巧听话,而且长得也很讨喜。想着儿子在外还一直没有成亲,孙一莲便相中了这个姑娘给自己当儿媳。陈大夫了解杨家的情况,也知道杨虎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年轻人,很快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就这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段包办婚姻,在杨虎城不知道的情况下说好了。孙一莲一个人在家,平时也没人陪着,就经常接陈秀兰到家中小住,俨然已经成了一家人。

现在儿子杨虎城回来,还带来了已经成亲的消息。孙一莲也知道,这种事没有办法隐瞒,所以只能将这件事如实告诉亲家陈大夫。

虽然在1912年中华民国就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那样的年代,很多人的观念还没有从封建思想中挣脱出来,觉得男子多娶个妻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陈大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介意自己的女儿做偏房,硬是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杨虎城。

陈秀兰年纪也还小,并不懂婚姻是怎么回事,一切都是听父亲做主。就这样,杨虎城和陈秀兰的“包办婚姻”就这么定了下来。只是此时的陈秀兰年纪尚小,所以只是定下名分,并没有成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虎城、陈秀兰

直到1919年,有一次杨虎城回家,在母亲的授意下,两人正式拜堂成亲,15岁的陈秀兰正式进了杨家的门。

杨虎城和陈秀兰的结合本就是一场包办婚姻,而且两人聚少离多,所以婚姻初期,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太多感情。随着陈秀兰年纪渐长,对于感情她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她对于父亲那样的安排其实也有所不满。只是她的怨气都撒在了父亲身上,对于比自己大11岁的杨虎城,她始终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

成亲以后不久,杨虎城就返回军营继续南征北战了,他身边有陈丽娟陪伴左右,陈秀兰则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两个妻子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处理,其实杨虎城一直也很头疼,他也怕两人争风吃醋导致家中不和。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陈秀兰虽然年纪小,却分外懂事。

1922年,由于长时间跟着丈夫四处奔波,怀有身孕的陈丽娟病倒了。当时的时局不稳,杨虎城也没有时间照顾他,无奈之下他只能将陈丽娟送回老家休养。回到家后,陈秀兰没有丝毫不满,相反她将陈丽娟当作亲姐姐一样照顾,一段时间的相处下,两人已是情同姐妹。

陈丽娟在陈秀兰的照顾下,顺利地为杨虎城生下了长子杨子涵,而后又带着儿子回到了杨虎城身边,陈秀兰则继续留在家中照顾老人。

1924年,罗佩兰再次怀孕,她和杨虎城来到了三原县东里堡,这里成为了她生下长女杨拯坤的地方。罗佩兰一直身体不好,再加上频繁的搬迁,她再次病倒了。为了让她有个安静的地方休养,杨虎城在这里购置了一座宅院。

罗佩兰接受了医生的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这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让她担心传染给孩子,因此她决定让杨虎城把儿子杨拯民送回蒲城老家,托付给张蕙兰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虎城,谢葆真和次子杨拯中在这座宅院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1926年春季,镇嵩军对西安发动了10万人的围攻,而此时杨虎城正是城内主要的守将。镇嵩军一直未能攻破城池,于是打算通过威胁杨虎城的家人来逼迫他开城投降。然而,当他们到达杨虎城的老家蒲城县时,却发现家中早已空无一人。

原来,张蕙兰早就带着老人和丈夫的长子离开,他们来到了三原县东里堡,罗佩兰所在的宅院。罗佩兰此时病重,但她明白局势危急,知道这里也不安全。她无法转移,只能托付老人和长子给张蕙兰,让他们尽快离开。年幼的长女杨振坤无法承受奔波之苦,只好由人们抱着躲避在村民中。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张蕙兰带着老人和孩子四处躲藏,与敌人周旋不断。直到10月份,西安的局势才逐渐明朗,张蕙兰终于可以带着婆婆和杨拯民回到东里堡。而此时的罗佩兰已是奄奄一息,坚持着最后的信念,见到张蕙兰回来后,她留下了生命中最后的嘱托。

"我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我们俩竟然共享一个丈夫,世人称我们为情敌,然而我们却如亲姐妹般相似。我离世后,拯民、拯坤,我拜托你了!"

罗佩兰说完这番话,便放开了生命。

此时的西安,在杨虎城的带领下,终于成功守住了城池。然而,这次的胜利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长达8个月的守城战斗中,西安城内战死和饿死的人数高达3万余人。虽然守城获胜,但这成为了杨虎城心头的一根刺,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煎熬。庆功宴结束后,他悄然消失在富平县的一位朋友家中,却对家中的变故一无所知。

在守城胜利的喜悦中,这位“虎将”杨虎城却不见了踪影,国民军的领导也为此感到焦急。为了让他再次参与战局,他们采取了一种不太正统的手段,通过媒体刊登罗佩兰病逝和杨母呼儿的消息。杨虎城看到这则消息后,匆忙赶回了东里堡的家。

在罗佩兰的葬礼后,杨虎城对接下来的打算充满了犹豫。革命需要他,但老母和两个儿女同样需要他,他无法轻易离开他们。于是,他向张蕙兰商量。

尽管张蕙兰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明白什么事更为重要。她对丈夫说:

“我跟着娘在外逃难,不就是为了让你痛痛快快地去完成使命吗?你呢,战胜了敌人,却在内心战胜了自己!要是佩兰姐还在世,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一切。我无能为力啊!”

张蕙兰的一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杨虎城瞬间觉悟。他没想到,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妻子,居然有如此胸怀和大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投身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