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微信ID:youthMBA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母亲“这个形象,我相信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大众的记忆里,很多都停留在:甘于奉献、牺牲自我、吃苦耐劳诸如此类片面刻板的印象。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妈妈!》,它呈现的是更为复杂多元的母亲形象,讲述的是三对跨越了不同时代、年龄和血缘,带着传承意味的母女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依为命但缺乏交流的母女关系

纵观国内的影视作品,到目前为止对“母女关系”的刻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立分离型的,一种相依为命型的。

对立分离的母女关系,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现在的中式家庭里,依旧很多母女因为代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在《妈妈!》导演杨荔钠的另一部作品《春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语境中,很多女儿的矛盾心态就是,一方面不想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讨厌她的约束和管教,想要逃离,另一方面又可怜妈妈的辛苦付出。

电影《妈妈!》的主人公妈妈蒋玉芝与女儿冯济真,则是典型的相依为命型的母女关系。母亲生于民国是文科教授,现已85岁,女儿建国后出生,是理科老师,65岁了。母女俩都已退休,相互扶持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两人相依为命,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日常的交流却不多。女儿通过摇铃铛的方式提醒母亲该吃早餐了,用手势示意母亲记得吃药,即使母亲做危险动作,爬梯子拿书柜上的书,两母女也只是通过贴便签纸的方式沉默对峙。

“爬高会摔死!”

“不爬高也会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蒋玉芝经常无所顾忌地将“死”挂在嘴边,坦白说自己已经活够了。所以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叛逆,简直就是“老小孩”,不想吃健康餐,不按时吃药,睡前要小酌一杯。

而寡言少语的女儿冯济真,面对越活越任性调皮的妈妈,担起照顾者的角色,以最大的耐心和宽容,悉心照料着妈妈的生活起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两人,一个看淡生死、但依旧葆有生活情调、感性细腻;一个理性克制、按部就班。明明是最熟悉彼此的人,日常的对话却很沉闷、程式化,只有在一起讨论如何编撰已故父亲的考古日记时,才像是打开了话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5岁妈妈重新照顾患病的女儿

虽然这个家缺乏活力,但母女俩能在不错的生活环境中相互照应,同时又能按照彼此的节奏生活,独立又依赖,在我看来是非常恬静美好的退休生活。

但生活并不总能如你所愿,冯济真发现自己出现幻听、记忆开始衰退,从隐隐担忧到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她的心路历程经历了茫然无措、崩溃、强作镇定,最后认命般去着手安排接下来一系列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心自己失去记忆、失去对事物的认知后生活不能自理,她首先去银行将自己的存款转到妈妈名下,厘清保险事宜,帮妈妈找好舒适的养老院,给家里所有物品贴好标识,敦促自己尽快完成父亲的考古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镜头拉远,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孤零零地坐在院子前,或许她在思索着如何与时间赛跑,才能在自己失去记忆前妥善安排好自己和母亲的事情。

她不想成为妈妈的负担,一把年纪了还要照顾生病的自己,她希望妈妈能体面地继续生活,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她所做的这一切,妈妈蒋玉芝并不买单,平静地质问:“我就那么没用?”

“你有用,但不是现在。”女儿轻声而坚定地回答她。

其实得知女儿的病情后,蒋玉芝没有表露太多情绪,反而宽慰女儿:

“生活不是按下了暂停键,说不定,我们比以前沉闷的交流更有趣,就像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一次。”

“我退休了二十年也休息了二十年,本来觉得活够了,你又无意当中拯救了我。”

你养我大,我养你老,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角色转换之间,是母女俩相互扶持、互为依靠的流金岁月。所以蒋玉芝觉得,即便自己已到耄耋之年,照样能照顾好生病的女儿,天性使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她说的:

每个妈妈都是母狼,我虽然老了一点,但是我的耐力不差,保护幼崽是天性,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孩子。

真有一天你不会阅读,不认识路了,就让我做你的眼睛和腿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难的是如何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如何重新建构秩序和意义。

因此,蒋玉芝决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生活,自觉地吃健康食物、按时吃药,重拾厨艺,锻炼身体,收拾卫生,和女儿一起去做义工,遵照书的建议将家里所有危险的东西藏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阿尔兹海默症发作起来还是超越了她的想象。女儿记忆逐渐衰退、不识字,甚至连妈妈是谁都忘了,幻觉加重,脾气变得阴晴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迈的她照顾女儿逐渐力不从心,瞬间苍老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外出回家,妈妈忘了带钥匙,女儿更是记不得门的开锁密码了,她急得团团转,妈妈情急之下拿花园中的锄头砸碎了窗,蹑手蹑脚地爬进去屋里开了门。紧接着又拿着纸巾擦干净地板,因为女儿有洁癖。

结果抬头一看,女儿从屋里失魂落魄地走出来——她尿裤子了。这对于有重度洁癖和强迫症的她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她接受不了自己这般不体面,像孩子般痛哭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慌忙中站了起来,向女儿伸出手,像儿时那样紧紧抱紧女儿安慰道:

“不怕,妈妈在。”

即使到了老年,妈妈的怀抱永远向孩子敞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血缘但胜似母女

无论是对立分离型还是相依为命型的母女关系,我们都能理解和共鸣,毕竟血缘摆在这儿,自打孩子出生后就会产生深深的羁绊。

电影《妈妈!》中还呈现了一种没有血缘但形似母女的关系。冯济真与周夏原本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两人的羁绊产生于公交车上,周夏偷了别人的手机后差点被发现,慌忙中将手机塞到冯济真到包里,嫁祸于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众人不善的目光、指责,她选择沉默,而不是站出来指控周夏,甚至不顾自己的名誉,签字画押认罪。

还有一次,她半夜发现有人入室盗窃,报警后,看到警察抓获的嫌疑人又是周夏,她首先关心的是周夏会不会被判刑,以及能不能取保候审。

最终,她不仅将周夏保释出来,还另外给了她一笔钱。面对周夏说她假慈悲的无端指责,她也没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夏说:“看上去是你拯救了我,说不定是我成全了你。”

成全了什么呢?看到有网友说:

成功的母亲会让女儿既人格独立又让她坦然地依恋母亲,然后女儿会内化出一个母亲,开始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是一种传承,无论这个女儿是否生育。

她对周夏超乎常理的包容和慷慨,出自本能对周夏投以良善和期许,给予周夏犯错的空间和改正的机会,或许让从未进入过婚姻或者生育的她进入了“母亲”这一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后来,冯济真记忆退化、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周夏考上成人大学生活走上正轨,带着自己的女儿突然出现在冯济真家,给她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是照进母女俩疲惫生活的阳光,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回馈和反哺。

或许,这就是导演所说的“女性代际间美好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老去

《妈妈!》是国内难得聚焦女性中老年生活和讨论「母女」间爱的传递的电影。三对跨越了不同时代、年龄和血缘的母女关系,也让各个年龄段的母女间的生活日常具像化。

如果说以前看亲子关系题材的电影,是为了反思和修正,那这部电影则让我对疾病和生命有了更直观的思考。当我们老去,我们该如何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如何重新建构生活的秩序、重拾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非常喜欢电影的结尾,母亲蒋玉芝和女儿一起来到了养老院,她不甘于困于这里的一日三餐,优雅起身,推着轮椅上的女儿来到海边,望向无边无垠的大海,看潮起潮落。

母亲牵着女儿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女儿奔着妈妈学走路的样子,像是回到了刚出生的时候。她们踩着海浪,戏水共舞,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济真说过,妈妈喜欢大海,所以她早早预定了靠海的养老院。她觉得,妈妈又像大海,以她的胸怀拥抱着热爱她的生灵,而自己最后变成了一滴水,回到了大海的怀抱,共同面对人生的浪潮。

即使到了生命的尾声,依旧坦然面对一切,保持体面,尽情享受人间的美好。或许,这就是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