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文化润疆”上海戏剧学院木偶剧喀什校园行昨日在喀什第六中学落幕。此次活动,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团队先后在莎车县第一小学、叶城县第一小学、泽普县第五中学、巴楚县童梦幼儿园、喀什第六中学等5所学校举行了8场演出,为当地的学生带去了传统木偶剧、红色经典木偶剧,其中由上戏师生原创的毛巾木偶剧《成长的烦恼》以其全新的表演形式和共同的成长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此次校园行活动顺利开展,上戏师生了解到喀什的同学大都没有看过木偶剧,经过多轮研讨、策划,精心挑选了创新木偶《成长的烦恼》、传统木偶《牡丹亭》《小放牛》和红色经典木偶《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节目带给新疆的同学。此次“文化润疆”上海戏剧学院木偶剧喀什校园行从5月17日开始,活动的第一站放在了莎车县第一小学。一天两场演出,台下三千多名小学生几乎都是第一次观看木偶戏。

“我记忆最深刻的要属《成长的烦恼》了,他们用毛巾充分生动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创建经历以及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各种烦恼,也让我们明白了只要不贪玩,好好学习,生活中其实不会发生那么多烦恼的道理。”泽普县第五中学八年级16班努尔孜巴·努尔麦麦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木偶剧《成长的烦恼》曾获2020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小型作品)优秀作品奖、第六届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优秀实验节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偶型设计(制作)奖”“传承新人奖”等。编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教师秦峰表示,该剧由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制作而成的木偶,通过将桌面作为舞台,讲述每个家庭都可能要面对的教育问题,“故事中孩子的成长像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喜怒哀乐俱全,让观众前一秒沉浸在剧场里与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后一秒眼中又不自觉闪过点点泪光。”秦峰认为木偶专业的学生们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不仅要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创作出符合时代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

《成长的烦恼》中的木偶是由该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2021级表演(木偶)专业的学生们亲手制作完成,“毛巾偶”让新疆的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木偶表演,一改将人藏到幕后的传统表演方式,通过人偶同台操纵“毛巾偶”进行表演,拉近了他们和木偶的距离。该剧不仅引起共鸣,治愈心灵,更是适合亲子之间一起观赏的好剧目,也是家⻓和孩子在家共同制作手工材料的好题材。莎车县第一小学四年级8班的热依拉·热木提拉说:“看完之后,我也有了想去上海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木偶剧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校园行活动,让上戏的同学对新疆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上海戏剧学院木偶表演专业的学生李昂说:“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受到新疆当地中小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渴望和热爱,作为一名木偶艺术传承者,我要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