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5月初以来俄军对哈尔科夫的猛攻终于落幕,俄军攻势被遏制。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只能自己找台阶下,称俄罗斯无意占领哈尔科夫,只是为了建立缓冲区。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哈尔科夫局势已经趋于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初以来俄军对哈尔科夫的猛攻终于落幕,俄军攻势被遏制。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只能自己找台阶下,称俄罗斯无意占领哈尔科夫,只是为了建立缓冲区。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哈尔科夫局势已经趋于稳定。
哈尔科夫,位于乌克兰东北部,17世纪开始修建城堡,成为沙俄帝国南部的重镇。18世纪中叶之后成为沙俄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十月革命后,一度成为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首府,1934年才改由基辅作为首府。苏联时代哈尔科夫是苏联第五大城市,同时也是苏联南部重要的重工业中心。二战期间苏联红军的象征,最著名的中型坦克T-34(现在俄罗斯每年胜利日阅兵都要亮相的功勋坦克)就是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制造厂生产的。
在二战中,苏德两军曾经在哈尔科夫地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双方反复争夺拉锯,战况十分激烈,哈尔科夫城区几乎在战火中完全被毁。战后进行了重建,依然是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总人口145万的哈尔科夫属于乌克兰,成为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乌克兰的工业中心。哈尔科夫距离基辅约520公里,但距俄乌边境只有32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军三路进攻,其中有一路就是以哈尔科夫为目标,但俄军的“三板斧”被乌军顶住了。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哈尔科夫都始终在乌军控制下。
5月初以来,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了超过5万部队,200辆坦克,发起了猛烈进攻。战况一度非常紧张,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就宣称战局已经十分恶化。5月13日,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霍尔蒂察集团军司令尤里·加卢什金少将被撤职,由米哈伊洛·德拉帕托伊准将接任,德拉帕托伊在2023年的秋季反攻中表现相当出色,是乌军少壮派将领中的翘楚。而且西尔斯基还命令在赫尔松地区的第82机械化步兵旅紧急驰援哈尔科夫。82机步旅是装备英国援助“挑战者”主战坦克,全副北约装备,接受北约训练的“北约旅”,是乌军的精锐王牌。
加上美国援助的集束弹药也被紧急在战场上投入使用,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些措施的努力之下,俄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每天的伤亡都在一千人以上,甚至在5月14日出现了单日伤亡1700人的开战以来单日伤亡的最高记录。
因此,6月17日以后,俄军的攻势逐渐停顿,除了一些零星的小战斗,哈尔科夫方向就没有大规模战斗了。而这几天俄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取得的进展是——在整个哈尔科夫战线,俄军平均推进了约6公里,最大进展也不过只有9公里,总共占领了12个人口都不足一千人的小村庄。可见,俄军的进展其实非常有限。
乌军在哈尔科夫外围建有三道防线,其中距离边境约10公里的第二道防线是主防御线。也就是说俄军猛攻了十多天,都还没有到达乌军的主防御线,更别说拿下哈尔科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只好宣称俄军在哈尔科夫的攻势,并无意要占领哈尔科夫,而只是在这个方向建立缓冲区(有些报道称安全区),以杜绝乌军和俄罗斯自由军团这样的俄罗斯反对派武装越境袭击。
不过,缓冲区通常是双方协商确定,单方面设立缓冲区,除非掌握绝对优势和控制权,都则就是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就以这次普京所说的缓冲区,即便俄军在哈尔科夫推进并占领了10公里纵深的区域作为缓冲区,但是乌军不认可,照样可以穿越缓冲区渗透进入俄罗斯境内,对乌军来说,只是渗透的距离增加了10公里而已。俄军要想真正建立有效的缓冲区,就必须投入大量的兵力、装备来确保对缓冲区的实际控制——这完全是做不到的。
所以普京这么说,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来掩饰哈尔科夫方向攻势的失利。猛攻十多天,伤亡惨重,进展却十分有限。再打下去,也没力量了。不打,总得找个理由吧。
俄军的攻势刚刚停顿,乌军的反击就开始了。不过,乌军的反击不是地面,而是空中。5月17日夜间,乌军向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俄罗斯南部发射了至少9枚射程300公里,美国援助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并出动100架以上无人机,主要打击的九是炼油厂和防空导弹、机场等军事目标。
俄军宣称击落了乌军60架无人机,但乌军这轮大规模空袭还是取得了很大战果。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州斯拉维扬斯克的一家大型炼油厂被击中,引起爆炸。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称,袭击发生后,这家炼油厂因此停产。斯拉维扬斯克炼油厂石油加工能力每天达到120万桶,占俄罗斯石油加工能力的14%。所以这家炼油厂停产,对俄罗斯石油工业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俄罗斯经济唯一的支柱就是能源工业,所以最近几个月以来,乌克兰一直是将俄罗斯石油工业目标作为首要打击对象,持续进行了重点攻击。这正是俄罗斯战时经济的七寸,这样的攻击长此以往,必然会对俄罗斯战争潜力造成沉重打击。
除了经济目标,在打击军事目标上,乌军同样也有重大斩获——击沉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科夫罗维茨”号远洋扫雷舰,这艘扫雷舰属于苏联在1970年代建造的266-M型扫雷舰,北约称为娜佳级,标准排水量650吨,满载排水量800吨。排水量800吨,按照海军的规定,连“舰”的标准都达不到,1000吨以上才能算是“舰”,1000吨以下只能算是“艇”。即便不细究到底是“舰”还是“艇”,800吨排水量的军舰实在排不上号,只能算是轻型舰艇。但是现在的黑海舰队,800吨的舰艇已经是主力“大舰”了,这次“科夫罗维茨”号扫雷舰被击沉,对于已经所剩无几的黑海舰队来说,绝对又是一个沉重打击,使得已经在水下集结的“黑海舰队”再添一个队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科夫罗维茨”号扫雷舰被击沉,俄军黑海舰队“旋风”号导弹艇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被2枚美国援助的陆军战术导弹重创。“旋风”号是22800级(北约代号红蜘蛛级)导弹艇的首艇,2018年建成服役,原来隶属波罗的海舰队,俄乌战争爆发后临时加强给黑海舰队。22800级也被称为小艇导弹舰或小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650吨,满载排水量800吨,主要武备是八联装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口径”巡航导弹和“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巡航导弹,是典型的小艇扛大炮。22800级可以从海上向乌克兰境内发射“口径”巡航导弹,虽然排水量不大,但却是黑海舰队对乌克兰陆地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的攻击平台,因此是黑海舰队重要的作战平台,这次“旋风”号遭到重创,基本丧失作战能力,是黑海舰队的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乌军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袭击,重点是打击防空系统和机场,已经击毁了多处雷达、防空导弹,就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都有被摧毁的。在机场上的俄军战机也有多架被炸毁,其中确定至少击毁2架米格-31、1架苏-27、1架米格-29战斗机和1架米-8直升机。
很显然,乌军是在有系统有计划地打击俄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防空力量,软化俄军军事力量,为未来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创造条件。
这次哈尔科夫之战落幕,也标志着俄军在西方援助卡壳停滞的空窗期这个绝佳机会发动攻势的终结,接下来随着西方先进装备陆续到位,乌军的军事实力会大幅提升,在战场上的不利态势也会逐渐改观。对俄罗斯来说,又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