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艺人创作,形成各种人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至今已延续2000多年,曹县江米人便是其中一种艺术形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曹县江米人由单一的动物造型扩展为人物、花鸟虫鱼等多种造型,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江米人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工艺非常细致,需要较高的悟性,作品的好坏全在手上和脑子里。尤其是各种人物形象的制作更为复杂,其难点主要在开脸。”曹县江米人第五代传承人杨继华告诉记者,开脸就是要把每个人物的神韵表达出来,而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继华等人制作的江米人作品。

杨继华今年41岁,2018年开始跟随曹县江米人第四代传承人王锡金学习。制作曹县江米人所需的主要原料并不复杂,主要是江米面。将江米面与水搅拌后蒸熟,再添加各种颜料,用双手对面团塑形、组合,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江米人外形一般以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为主,例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继华正在制作江米人。

在过去,曹县江米人生意非常好,当地用俗语“一根扁担两条绳,走遍天涯不受穷”来形容江米人的火爆。

“曹县江米人起初只有‘签举’式这种基本样式,制作时无需工具,只需一根竹签做基座,适合手艺人走街串巷售卖所用,也就是大家平时最喜闻乐见的面人外形。”杨继华说。但是,这种样式的江米人虽历经多年传承,却并不适应当前市场,“这种样式的江米人外形最大只能做到手掌大小,而且无法进行精细处理,在市场上销售时,也卖不出很高的价格。”杨继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原始的签举式江米人,不但有大小限制,成品也并不精细。

为了适应市场,同样身为第五代传承人的刘彦中运用美术思维,将自身的雕塑技巧与江米人制作结合,把刀、剪、梳子等雕塑工具融入制作中,同时探究了揉、捏、剪、挑、压、粘、贴等多种塑造方式。几位传承人组成团队不断尝试,最终研发了案置式江米人。“这种样式适合做摆设的艺术品,而且表现题材丰富,也更受消费者喜爱。”杨继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案置式江米人不但在艺术市场一炮而红,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曹县江米人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制作江米人的工具更加丰富。

2023年7月份,团队制作的4件作品被选到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展出,甫一亮相便赢得一片好评。曹县江米人是展示中唯一的中国面塑类非遗,参展作品随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这也是曹县江米人作品首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

近年来,这些传承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时尚和创意设计融入创作过程,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新的作品。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江米人技艺,杨继华与其他传承人一起设立了曹县江米人传习所,为爱好者和学生无偿提供体验和长期学习,爱好者在学会了江米人面塑后可以选择在工作室工作,也可以自己创业,目前已带动了80多人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曹县江米人传习所内,每天都坐满了前来学习的人。

教学之余,杨继华也在尽心尽力培养更加年轻的教师力量,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现在社会进步非常快,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街头也很难像以前那样经常看到这些传统手艺。因此我们与曹县很多学校合作,把江米人制作技艺变成学生的拓展课程,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杨继华说。

谈到未来,杨继华感叹,“我们除了做好传承与创新,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对接一些厂商进行合作,让曹县江米人走向国内市场,更好地把这个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王静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