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学家首次计算出了距离地球十亿光年外的一颗超大质量黑洞的自转速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工具。

研究团队在2020年观测到了一次惊人的现象,在距离地球十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中,一个本来寂静的黑洞突然爆发出巨大的光芒,该事件被命名为AT2020ocn。通过多台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推测这是一场潮汐瓦解事件,即黑洞引力撕裂了一颗经过的恒星。

吸积盘的摆动揭示黑洞自转

当恒星被黑洞撕裂后,其物质会形成一个炽热的吸积盘围绕黑洞旋转。由于恒星可以从任何方向接近黑洞,吸积盘与黑洞自转轴之间可能会出现偏离,导致吸积盘发生摆动。通过观测到的吸积盘摆动,天文学家首次测量了黑洞的自转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算黑洞自转速度的方法

为了准确计算黑洞的自转速度,科学家们必须在潮汐瓦解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始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团队解释道,“关键在于获得正确的观测数据,只有在潮汐瓦解事件发生后立即进行连续观测,才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探测到摆动。”

通过观测AT2020ocn事件中每15天出现一次的X射线爆发,科学家们确认了吸积盘的摆动周期。结合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250万倍),他们计算出了黑洞的自转速度——约为光速的25%

虽然目前这个数据只告诉我们一个黑洞的自转速度,但其意义在于测量技术本身。潮汐瓦解事件并非罕见,通过未来的观测,如即将启用的鲁宾天文台,我们可以捕捉并监测更多类似事件,从而绘制出不同黑洞自转速度的分布图,进一步了解黑洞在宇宙中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