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

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23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00.61万元,被群山环抱的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和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西县毛畈村一隅。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我们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典型的偏远深山区,交通闭塞、耕地面积少一度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但优良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如何把劣势变成优势,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2014年,在江苏打拼多年的毛畈村村民姚有志回到家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承诺要带领村民一起拔掉“穷根”。

彼时,岳西县几乎每个村子都种茶叶,但毛畈村在姚有志的带领下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茶树花加工。相比茶叶茶树花确实不为人所熟知,但因其具有多种功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加工成花茶、化妆品、保健品等。

“人无我有,我们发展产业,一直坚持一个思路,那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姚有志介绍,村里的茶树花加工厂可以年加工茶树花6000斤,仅此一项,每年就给村集体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收益。

“除了茶树花,我们村的另一个产业估计不少人也想不到,我们在大别山的山沟沟里养起了大闸蟹。”姚有志直言,这并非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在项目启动前,村干部进行了调研,并把村里的山泉水送到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水中富含各类矿物质,是养殖大闸蟹的优质水源。

目前,毛畈村大闸蟹养殖基地有4个蟹塘,水面面积达20多亩,一年毛利近四十万元。“水质好,养出的大闸蟹自然美味。一只能卖50元左右,十分畅销。”姚有志说。

一产、二产齐发力的同时,毛畈村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毛畈村注册了“袁家渡”品牌,开发漂流项目,每年夏季吸引大量游客来此避暑游玩。此外,当地还利用闲置民房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60余家,发展起“吃喝玩乐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业。

产业旺起来,村民的“钱袋子”自然也鼓了起来。

“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工资和分红加起来一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大闸蟹养殖基地内,村民杨桂香正忙着查看蟹苗长势。谈及如今的好日子,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说到底是为了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未来将推出更多扎实举措,确保产业发展的红利更好惠及广大村民。”姚有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