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淄博、哈尔滨、天水,繁荣的“网红现象”背后,总有着长期的坚持。

近期,一直在菏泽南站直播的山东菏泽人郭有才,凭借翻唱歌曲《诺言》走红,之后连续多日,菏泽南站都会涌入几十万人次的游客来听郭有才唱歌。

对此,菏泽市迅速响应。火车站门前铺上了柏油,站前台阶被修缮一新;共青团菏泽市委、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菏泽市文旅局都组成志愿服务队,在南站广场为大家服务,现场还有保安和民警值勤;牡丹区文旅局执法人员在菏泽南站制止了多起低俗直播,对流量“敏感”、深谙流量之道的这座城市果断对“低俗流量”说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牡丹晚报

热点之下,城市迅速响应值得关注。继而深入翻看近几年的菏泽之变,会发现这种应声而动并非偶然,而是一座持续努力向上城市的日常。

菏泽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首超两千亿,2018年跃升到三千亿,2022年突破四千亿,是2012年的2.4倍,在山东省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13位提升至第8位,实现了经济总量十年“三级跳”“五进位”,可谓从山东地市“差等生”跃升至中游水平。

近十年间,笔者曾多次赴菏泽,感觉早些年,菏泽市区犹如一座破败的老城,多处交通状况堪忧、路面坑坑洼洼、城建破败不堪;而今再赴菏泽,交通四通八达、高楼大厦崛地而起、城市绿化大幅提升、城市水系环境优美。

从曹县被戏称“宇宙中心”到郭有才走红,户籍人口超过千万的菏泽不缺少热点,“网红”的冷热总有更迭,不变的是这座古城坚持向上的努力。

1.曹县

城市被关注总是好事,如何将流量转变成城市发展的增量,菏泽曹县已经趟出了先河。

2021年5月前后,菏泽曹县在网上“火了”。据媒体当时报道,#曹县 话题之下,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评论量超过1万条,不少网友“调侃”曹县,有的说“半个世纪前‘曹美冷战,还历历在目”,还有的说“城市之间的真实差距一定要看清,要客观地评价,纽约在近几年还是追不上曹县的”。

上述相关视频中,经常被使用的一句话是“山东菏泽曹县牛*666 我的宝贝”。

这句话最初出自菏泽本地的一位网络主播,该主播网络喊麦时常用曹县方言大喊“山东菏泽曹县牛*666 我的宝贝”。后来,这句话引发众多视频创作者跟风模仿,随后创作者们将创作重点转向了对曹县的调侃,网友们也加入其中。

有的调侃说,“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还有的夸张说,“曹县这个城市我待了有一个月,节奏太快,我实在受不了了回到我的老家”;还有的调侃“我常常因为自己不是曹县人而自卑”。

甚至更有创作者直接戏称曹县为“宇宙中心”。

譬如,一创作者在视频中,将曹县和伦敦、纽约、东京从常住人口、管辖面积、GDP、人均GDP等方面进行对比,并给曹县冠以“宇宙中心”的称号。

而今回头看,曹县的产业接住了这波流量带来的利好。

笔者当年走访获悉,全国汉服销售排名前2000家网店,有1200家来自曹县,曹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不过,曹县汉服产业当时多以夫妻店、家庭店、小作坊为主,没有什么品牌,走的也是低端路线。

曹县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也积极寻找应对办法。《曹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中国原创汉服产业集群”,推动电商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电商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实现“量质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县汉服“出圈”爆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曹县完成电商销售额347亿元,其中汉服网上销售额突破70亿元、占全国40%以上。

2024年,曹县又提出,要提升汉服设计水平,扩大曹县原创汉服自有品牌影响力,谋求与全国知名服装企业开展品牌合作,确保汉服销售额增长20%以上。孵化跨境电商新锐企业10家,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

另外,曹县要做强原创汉服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举办国家级汉服节,打造“曹县汉服游”旅游品牌,持续开展原创汉服进景区、进酒店等活动,力争获批“好客山东”旅游品牌。

2.牡丹

从曹县扩展到菏泽全市,“中国牡丹之都”城市IP已经叫响。

今年4月,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2024世界牡丹大会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菏泽举行。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菏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原则,推动牡丹种植、加工、商贸、文旅等深度融合,“中国牡丹之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菏泽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市委书记张伦介绍, 现在菏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出口、观赏基地。菏泽始终坚持把最美的牡丹带给世界,热切期待与大家共同观赏、共同传递牡丹之美,努力把牡丹从“富贵之花”变为“富民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牡丹花绽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笔者今年在菏泽市走访发现,四五月份的曹州牡丹园游人如织,游客们头戴牡丹花环,穿梭在各类牡丹花朵间,打卡拍照。与此同时,在菏泽的餐桌上,牡丹也已经化身各色美食,被人享用。

今年以来,牡丹鲜切花销量破亿枝,销售收入达5亿元,占全国同领域市场过半、线上市场占比达80%;牡丹年宵花销量突破60万盆,适应现代家庭观赏需求的微型四季盆栽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经过多年发展,菏泽市牡丹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菏泽牡丹深加工产品达11大类、260多种,涵盖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和其他功能性食品等,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

“中国牡丹之都”城市IP的成功打造,吸引了很多全国知名企业前来投资。

2024年4月17日,上海豫园旗下复星津美化妆品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共建“中国牡丹”产业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专注于牡丹原料的研究、消费者深度调研、产品开发以及在化妆品领域的实践运用。

与此同时,豫园股份旗下中式草本科技护肤品牌携手菏泽市文旅集团,开启战略共建菏泽“城市名片”伴手礼,打造“中国牡丹之都”这一超级IP,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

3.实业

城市IP有了,菏泽城市发展的路径是内外兼修,流量之外,实业是这座城市的坚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城市风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14日,笔者随“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走进菏泽。

化工产业是菏泽的核心产业。菏泽东明石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开发的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即UPC技术,是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解决了石化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东明石化的30万吨/年UPC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是山东省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10.7亿元,是菏泽市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也是山东全省力推的最大高端制造业项目。

据东明石化化工公司总经理李涛介绍,该项目生产同等规模的烯烃产品,原油资源消耗降低约60%,每吨成本可降低1000至1500元,不仅能够有效破解国内化工原料短缺难题,推动石化产业向下游和高端延伸,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原油利用率,缓解原油进口压力,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目前,该项目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工艺包已设计完成,中长期设备已订购到位,基础设施施工已全面展开,有望在2025年12月底项目竣工投产。投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利税25.2亿元,新增就业989人。

位于菏泽市郓城县的山东绅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3年。建厂之初,绅联药业主要以生产肠衣为主,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肠衣价格一路下滑,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突破口在哪里?在一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展览会上,董事长刘建洋了解到从肠衣的下脚料——黏膜层能够提取肝素。这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过去我们只做肠衣,剩下的东西就直接扔掉了,不仅获利少,还造成浪费。”刘建洋说。

从肠衣制作到生物医药领域,相当于二次创业,缺技术、缺人才。于是,刘建洋开始多方寻找国内肝素方面的专家,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药学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现在,公司已经在肝素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生产的肝素钠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85%。”刘建洋说。

努力的不只是企业,政府也展示了发展的诚意。

菏泽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优“一件事一次办”“菏心意”服务品牌,构建覆盖企业、项目和个人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让“放心投资、放手发展”成为菏泽安商富商的城市名片。还要发挥政府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市县乡各级政府加快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在全社会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塑造“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良好社会环境。

这就是流量背后菏泽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