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周之前,拜登政府公布了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公开发声,表示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中国方面有强烈的反弹”,然而,中方的反制举措已然准备就绪。

近年来,美国和西方的贸易保护举措日趋偏激。就在上周,美国公布了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的结论,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对电动汽车的关税施行三倍的增长。

本月21日,在美国访问德国的财长耶伦再次提及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议题,她敦促欧盟与美国“联手”以应对中国。美方虽声称无意反华,却又称中国不断增长的新兴生产力对其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联合对抗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耶伦选择在德国发表此番言论,其背景是德国和瑞典先前均已表明不愿排斥中国企业。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指出,欧洲的制造商也从中国市场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大量欧洲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

数据显示,德国每售出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市场实现的,这不仅对德国经济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为德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德国所受的冲击将远超其他欧盟成员国,因此德国对此持谨慎态度。除德国之外,法国作为欧盟的另一重要成员,近期也刚与中国举行了领导人峰会,因此在这个时机下,法国也很难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尽管法德两国能够坚守立场,但欧盟内部却存在不同声音。

在耶伦的呼吁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似乎下定了决心,计划引领欧盟27国对中国采取关税措施。冯德莱恩暗示欧盟将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具体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可能会实施针对性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美国和欧盟似乎都误判了当前的形势。在本月13日美国宣布新一轮301关税时,耶伦曾表示希望不会看到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随后又改口希望中国能够“理性地”回应。美国总统拜登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反应不应引发“全面冲突”。在他们的设想中,中国不敢与美欧产生严重冲突,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