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高压,以及集采不断扩面,对于药企的医药销售费用的下降具有显著作用。在药企迫切的控费与转型需求下,国内医药数字营销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及 2030 年将进一步增长,分别达到人民币 1110 亿元及人民币 3568 亿元,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3.9%。

随着医疗反腐颗粒度进一步细化,医药代表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越来越多的公司对投入产出比有高要求,希望花更少的钱、做更好的医生维护。数字营销手段全程留痕,数据可追溯,能够满足药企合规要求。利用数字营销手段如开展线上学术会议、在医生社区通过医生的病例分享等方式,结合线下医药代表能够持续培养医生处方观念、强化医生合作关系、扩展目标医生群体覆盖。通过虚拟代表结合线下医药代表的方式,可快速覆盖三线城市医院以及广大基层医院,实现广覆盖而快速提高销量。

当医保控费和医疗改革多管齐下之时,制药公司越来越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量市场,院外市场成为很多药企关注的课题。院外市场的一些增长因素,除了疫情放开后四类药(止咳药、抗病毒药、抗生素、退热药)出现阶段性规模高峰,最主要是慢病用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哮喘等)向线上渠道转移,还有补益营养类、皮肤外用类用药快速增长。如今 DRGs 和医保控费之下,院外渠道已经占到不少制药公司里一半以上份额,原有的市场格局及商业产业链逐渐被打破,院外市场成为药企们的必争之地。

不论院外筛诊治管全链条如何延长与精细化,数字化营销的最终目的一定是销售。药企在院外市场结合数字化营销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必要的过程,也有非常多的痛点要解决,包括传统营销要跟数字化营销的结合,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更要建立科学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同时避免平台、医生、药企各自形成数据孤岛,而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实行有效的 ROI 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