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头雁谈振兴:我与村支书面对面”第四期乡村振兴论坛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举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携手贵州都匀市沙包堡街道黄丰村共绘“兴村蓝图”,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紧握时代脉搏,组织精锐科研力量及大学生实践团深入黄丰村,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激活乡村发展潜力,助推产业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主题为“校政企村同发力,共谋乡村振兴路”。特邀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廷勇教授,都匀市沙包堡街道黄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钖,黄丰村村委会副主任罗启彬及黄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副理事长罗永国到场分享。论坛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曼博士主持。

论坛上,王廷勇教授深刻阐述了学院实践教育的目标与愿景,即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鼓励青年学子躬身乡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廷勇教授特别强调黄丰村的地理优势与产业潜能,认为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黄丰村可望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同时寄语学生以乡村振兴为舞台,勇于担当、敢于挑战。

李明钖分享了宝贵的一线工作经验,强调了贴近群众、深挖民需的重要性;罗启彬则从实战经验出发,讲述了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政策引领下村民积极性的激活路径;罗永国详细描绘了粽叶产业的发展蓝图,展现了从育种到品牌建设的全链条规划,激发了师生的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生辉同学提问。

互动环节中,师生展现高度的热情,针对粽叶产业发展、青年人才回流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丁凌云博士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提出了专业见解,进一步丰富了论坛深度。21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李生辉同学对坚守农村基层提出问题,马涛同学则提出了将粽叶产业与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引发了广泛思考。

王廷勇教授在总结时强调,高校与乡村的合作不仅是知识与实践的对接,更是培育新时代“三农”情怀青年的重要途径。此次论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新视角、新策略。接下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与黄丰村的战略协作,探索更多元、更高效的乡村振兴路径,共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图/文 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