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后,李显龙抛出一个关于中国的重磅预言,接下来要谨慎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马晓斌

编辑| 昭明

辗转二十年,李显龙于5月15日向新加坡总统提交了辞呈,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离任后,面对大批外国记者,李显龙总算可以说一些心里话,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一个关于中国的预言。

一些分析认为,新加坡有必要基于李显龙的预言,谨慎应对之后的变化。

01时代结束

2004年,在万众的呼声中,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握住了李显龙的手,他将新加坡的未来交到了李显龙的手里。

李光耀是李显龙的父亲,受父亲的影响,李显龙对“一极多强”世界格局下,小国的稳定和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那便是无论发生什么,新加坡都不应该随意站队,以免卷入大国之间的斗争。

在李显龙的从政思想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只要合作伙伴需要,新加坡都会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不违背国家外交原则的帮助。

事实证明,李显龙的这种外交政策非常正确,虽然时刻面临着“骑墙”的风险,但对比同为南海小国的菲律宾,却要好上很多。

李显龙认为,国家要建设,要富强,就必须维持国内政治的稳定。

当《联合早报》就新加坡的外部环境和经济继续增长问题提问李显龙时,他以国家的政治稳定为切入点。

将当前国际环境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和小国发展的困境,都归咎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猜疑。

基于这些竞争与猜疑,李显龙认为只有保持国内政治的稳定,才能有更长远的规划,才能让这些规划不落空,进而让国民看到更为真实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小国而言,发展还是其次,最关键的还是生存。

尤其是在当前多变且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新加坡领导人换届势必会影响新加坡的政治环境,而这种影响可能会让一部分国家乘虚而入,从而改变新加坡的政治立场和政策。

也正因此,《海峡时报》记者便就新加坡领导人换届后的一些问题向李显龙进行提问。

而李显龙则认为,他的接任者黄循财副总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且黄循财也曾做过他的首席私人秘书,对他的主张和想法最清楚不过。

同时新加坡也早就预料到,一些国家和政客必然会对新接任的政府进行测探,黄循财及其领导层都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足以应对接任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02重磅预言

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不可忽视的国家之一,其政治选择对亚洲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显龙执政期间,一直将中美两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几乎不在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上,随意选边。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新加坡这种“骑墙”选择,才会让新加坡在大国竞争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新加坡发展的道路。

只不过在一部分人看来,新加坡虽未如同日韩等国一样,坚定、明显的站边中国或美国,但其国内的政策上,已经有所取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相较于美国,新加坡与中国可谓是同祖同族。

但是李显龙并不这样想,在接受“亚洲新闻台”的采访时,李显龙表示,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选中或者选美,不能基于种族认同去思考。

新加坡也不能乐观的认为,中国和新加坡有相同的祖先,两国就拥有共同的历史。

新加坡要想稳定和发展,就必须从维持区域的安全和繁荣进行思考,无论是哪个国家,他们都是新加坡的朋友,当朋友需要帮助时,新加坡有必要提供帮助。

此外,李显龙就中美关系提出一个预言,他表示“中美之间的矛盾或许会超过10年,也许是20年甚至更久”。

在面对新加坡媒体《新传媒》时,李显龙表示中美之间的矛盾建立在双方的立场和利益之上,且这种矛盾会随着中美两国的发展趋势而逐渐加深。

值得探讨的是,李显龙就中美矛盾的预言并非起于他,而是他的父亲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辞任后,并未就此退出政坛,而是换了个岗位继续为新加坡的发展做贡献。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李光耀对国际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在其90岁高龄时,出版了《李光耀观天下》。

书中,李光耀大胆预言中美之间的矛盾,并声称中美之间的矛盾或许将延续至21世纪后半叶。

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他们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对国际形势的走向和发展具有极其敏感的感觉。

从这则预言来看,李光耀和李显龙早已明确的认识到,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他们这些小国可掺和的。

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明哲保身,谋求更为长久的发展。

03需要谨慎

在大国的博弈中,小国的决策是软弱无力的,即使国民再怎么有傲骨,也无法与大国的诸多手段抗衡。

就像曾经的瑞典,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民多么支持国家保持中立。

可面对北约组织的压力和手段,最后还是选择了加入,并配合北约组织的一些政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能维持如今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要归功于李显龙及其领导团队的冷静和理智。

可李显龙对于新加坡的发展能发挥出多少价值,与李显龙本身所处的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辞任后,李显龙并未选择彻底退出政坛,而是与其父亲曾经一样,进入了内阁,并担任国务资政,继续为新加坡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些媒体认为,新加坡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交班,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

一方面,部分国家为了所谓的地缘政治,肯定会对新交接的政府进行探测,而探测的结果或将影响新加坡未来的走向。

另一方面,台海危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加坡应当如何处理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这可能影响新加坡未来的国际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显龙看来,一些新闻媒体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新加坡政府正在关注问题。

虽然在大国的博弈中,新加坡也显得有些弱小乏力,但李显龙却不能将领导层的无奈宣之于口。

也正因此,在对部分媒体的回应中,李显龙将回应的重点放在了底气和期待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辞任和换届只是让一部分人的职位发生了变化,在之后新政府的工作中,他们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另外,中美两国的矛盾确实是新加坡新任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好在新加坡与两国的关系都不错。

即使新任政府上台后,会面临各个国家的探测,但只要新任政府不改政策,一些所谓糟糕的局面并不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李显龙在与黄循财交接讲话时表示,在任的20年里,他陪同新加坡人民经历过很多艰难的岁月,而新加坡人民也陪他度过了很多痛苦的时刻。

曾经的艰难与痛苦让新加坡和人民行动党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可有一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被改变。

无论新任政府做何选泽,李显龙与新加坡人民都将基于这些不会改变的东西,全力支持黄循财及其团队,让新加坡有可能登上新的高度。

最后,李显龙也在无数的掌声和泪水中,将自己的故事留在了新加坡政治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材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直新闻、鲁中晨报、极目新闻、中国青年报、海外网、ZAKER资讯、杭州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