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立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的日益显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和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改善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长武县人民医院积极发展新技术。近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指导下成功开展首例“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84岁高龄,因左下肢疼痛、肿胀、冰冷,左足皮肤青紫3月余,活动后加重,胫前皮肤破溃,在家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来院就诊。老年病、外周介入科主任正玺华详细询问病情并仔细查体后,考虑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的下肢缺血。左下肢动静脉彩超提示: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左下肢动脉管腔欠清晰,呈小慢波,考虑闭塞。考虑病人病情复杂、年龄大、基础病多,正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制定了详细严谨的手术方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指导下为患者实施“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历时一小时,成功完成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支架植入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左下肢动脉血流通畅,患者左下肢疼痛、冰凉消失,行走正常。

长武县人民医院老年病、外周介入科主任正玺华介绍,自老年病、外周介入科成立以来,科室不断开拓进取、寻求突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选派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与上级三甲医院保持紧密合作。此次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上取得新突破,开启了介入治疗新篇章。

据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内膜钙化增厚,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步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闭塞远端肢体出现缺血表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间歇性跛行,就是行走几百米后感到下肢或小腿酸胀疼痛,要马上原地休息,休息后症状缓解可以继续行走,随后病情逐渐加重,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最后发展到睡觉时也疼痛,叫静息痛,这时就很严重了,可以引起肢端缺血性坏死,有的甚至需要截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长武县人民医院老年病、外周介入科,成立于2023年12月,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器材齐备,服务热情,诊疗范围包括内科疾病的普通诊疗及介入诊疗,可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支架植入术,现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余项,包括上肢动脉介入术、上肢静脉介入术、上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动脉造影术、肺动脉血栓清除术、肝静脉造影术、门静脉造影术、门静脉血栓清除术、肝动脉造影术、肝癌介入术、肝巨大囊肿介入术、脾动脉造影术、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术、肾动脉栓塞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下肢动脉造影术、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下肢静脉造影术、下肢静脉血栓清除术、食管造影术、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食管支架植入术,这些诊疗技术的开展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