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交部官网发布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近日出席了上合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在出席会议期间,王毅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共同会晤。除此之外,王毅外长还分别与四国外长举行了双边会晤,其中包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报道称,在休息期间,拉夫罗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个应该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应该是蒙古,这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共同看法,中俄也鼓励蒙古作出成为上合成员国的决定,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也对蒙古加入表示支持。

拉夫罗夫的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蒙古位于中俄两国中间,但蒙古在外交上却更偏向于在国际上“纵横捭阖”,也就是俗话说的“骑墙”。按理说,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应该要与中俄搞好关系,这样收取两国能源管道过路费,也能让这个200余万人口的国家过得十分舒适,但蒙古却偏要展现独特性,搞什么“第三邻国”。

拉夫罗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夫罗夫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和蒙古眉来眼去,试图与蒙古建立一种更加牢固的“两国关系”,甚至不排除在蒙古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今年3月,刚刚走马上任的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就到访蒙古,此行目的是想要建立一个军事基地。美国对蒙古的关注并不是现在才有,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就有所体现。美国早早地将蒙古纳入到所谓“民主阵营”中,并将其定义为美国“盟友”的角色。而在拜登任内,除了刚刚上任的坎贝尔访问蒙古之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曾跑到蒙古,彰显出美国对蒙古的拉拢之势。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美国成功在蒙古设立军事基地,将会大大影响中俄之间的地缘政治安全。因为蒙古的位置,向南可直接通往我华北腹地,向北则可以直抵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中俄的地缘政治安全将受到威胁。

蒙古地理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地理位置

不过,还算看得清现实的蒙古已经予以否决,蒙古驻俄罗斯大使馆参赞乌努毕勒格特就表示,蒙古国已经拒绝美方的提议。因为根据蒙古宪法规定,不允许任何国家在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蒙古也不会加入西方国家主导的任何军事同盟。

虽然蒙古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但蒙古喜欢骑墙的问题仍需要得到解决,而想要解决此问题最好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将蒙古纳入到中俄体系中去。上合组织作为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可以保证蒙古安全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美国对蒙古的渗透。

再有就是,蒙古早应该加入上合了,因为在2004年,蒙古就已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蒙古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的时间,要比后面加入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伊朗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的时间更长,但现在这三国都已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而蒙古却仍只是观察员国,一直止步不前,主要原因就是蒙古不愿下定决心申请加入。

上合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合组织

与之相似的是,蒙古对加入金砖国家也不是很感冒,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组织的国家目前有23个,加上中途反悔的阿根廷,一共有6个国家已被批准加入。而不论是申请加入还是已被批准加入的国家,基本都没有蒙古的身影。

不是说蒙古必须加入这两个组织,而是这两个组织都是由中俄主导,而蒙古也只有中俄两个邻国,不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发展考量,蒙古都应该是最为积极的那一个,但事实却与之截然相反,这背后原因嘛,也不复杂。

主要还是由蒙古的“泛蒙古主义”思潮以及蒙古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结果。苏联解体后,蒙古从苏联的“第十五个加盟国”,变成了国际孤儿。在美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泛蒙古主义”在蒙古境内泛滥起来。“泛蒙古主义”主张的是建立一个从蒙古到中亚的大蒙古帝国,恢复蒙古历史上的荣光。直到现在,“泛蒙古主义”在蒙古国内依旧有很大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蒙古的外交政策中,一直都不希望和中俄太过走近,因为这两个庞然大物,能够轻易捏碎“泛蒙”思潮。因此相较于和中俄搞好关系,蒙古更希望与自己不接壤的国家建立“第三邻国”外交关系。

这也是蒙古不愿意加入上合组织的第二个原因。蒙古和隔着太平洋的美国搞“第三邻国”,一方面是想借机生蛋,就像现在的菲律宾一样,想借美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蒙古自然也一样,将大蒙古帝国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另一方面,蒙古也希望借助美国平衡蒙古单一的地缘政治格局,不求美国能帮助发挥多大作用,只要部分平衡中俄对蒙古的影响即可。

所以,蒙古小心翼翼地保持与中俄之间的微妙距离,不愿加入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组织,背后原因既有蒙古政治精英出于自身地缘政治的考量,同时也暗含了蒙古自身的野心。

但拉夫洛夫的这一表态,既是在鼓励蒙古做出决定,但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警告。毕竟被中俄包围下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蒙古在中俄之外,其实没有更多的路可走。蒙古若不愿脚踏实地,继续抱着大蒙古帝国荣光以及“第三邻国”的政治利益不放,最后只会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