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下,淮南王刘安曾在此地著述《淮南子》。

谢家集区,这座位于淮南市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小城,演绎过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典故,历史悠久,景观荟萃;14万亩良田、8万亩优质水面,拥有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瓦埠湖,物产丰饶,风景优美;现辖六个乡镇、五个街道和一个工业园区(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乡村振兴,投资兴业,百舸争流。

淮河、东淝河与江淮运河更是在此共同构成黄金水道,在县域经济腾飞的浪潮中,谢家集区扎根自身,让更多的人通过一饭一蔬看见他们,了解他们。

  杨公镇前瓦村:“小田”改“大田”

谢家集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势高洼不平,田块零散,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无法实现,而且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农民种植粮食的生产积极性快速下滑。

杨公镇前瓦村的村支部书记王兵自2014年上任以来,最关心的事情,是村里的地怎么才能获得好收成,村民怎么才能吃上一顿好饭。

“我看着荒废的地很着急,村‘两委’班子不停开会加班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经综合研判,在全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的村中遴选土地托管村。”

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的原则,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将零散农田汇总在一起,由乡镇党委、政府进行集中平整,实现“小田”改“大田”,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托管给专业经营主体。

老李的地就是托管而来的,共有2200亩。他的试验田与农业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农业公司需求育种,目前有8个品种在稻田里试种,“根据亩产的产量进行甄别,土地整合之后现在亩产有1500斤,可以直接走市场,土地不会浪费而且赚钱。”2021年以来,谢家集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狠抓农业生产统一托管经营试点工作,全区已在20个村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托管面积3万余亩。

前瓦村获得了“逆袭”。以前,村子地处偏僻、资源贫乏,村集体经济多年“零收入”,这几年,村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去年突破20万元,成功上演了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逆袭”。

  孙庙乡:回到家乡 才有好吃的甲鱼

孙庙乡紧靠瓦埠湖畔,背山靠水,具有近3万亩的水资源,湖内有万亩水生蔬菜基地。

瓦埠湖水质及水生产品天然无污染,特别是素有瓦埠湖“三秀”美誉的银鱼、毛刀鱼、瓦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古为贡品,今为贸易出口的重要水产品,闻名省内外。

小小的孙庙乡里,却有一处运往长三角的甲鱼种植基地,老板从杭州回到家乡,“逆行”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鱼养殖基地要求灌溉水源优质、生态环境好、灌溉条件充足,“单个池塘面积不可过大、池水深度不能太深、夏天太热需要增氧机,为了避免甲鱼逃脱,还需要安排罩网。”养甲鱼是一个精细活,丁善鸿和搭档老陈带着多年的养殖经验从杭州回到淮南,瓦埠湖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甲鱼的投喂饲料有两种,分别为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其中的动物性饵料就是丁善鸿从距离养殖基地两公里的瓦埠湖捕捞而来,新鲜营养,是甲鱼最好的食物。“这也是我们甲鱼好吃的秘诀,成本还很低,所以回到家乡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孤堆回族乡:“好丰景”一茬接一茬

过去,孤堆回族乡种植品种单一,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制约着全村的发展。村“两委”班子一边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听取意见、座谈讨论、组织参观,一边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刘茂彬就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从全国蔬菜集合基地——山东寿光远道而来。

他的大棚蔬菜基地变季节性种植为常年性种植。孤堆回族乡借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力,打造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刘茂彬的建造蔬菜大棚8个,占地165亩,实行反季节蔬菜种植。走进大棚,只见满棚的西红柿植株排列整齐,长势十分旺盛,镶嵌在绿叶之间的西红柿果实错落有致,鲜亮可人,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采用EPCO建设模式,所以我除了种植以外,还要营销运营。”刘茂彬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全链条参与大棚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除此之外, 淮南市赛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乡里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里的一家企业,公司的酥瓜生产基地占地面积是20亩,建有20个标准化日光大棚,年产酥瓜在8万斤左右,工人们除了在基地里干点杂活,加上种庄稼、光伏发电等其他收入,每年有1万多块钱的固定收入。

  望峰岗镇:“环环相扣”的黑鱼

2023年10月,望峰岗镇周郢村的黑鱼养殖基地里,村民们拉网,捕捞,分拣,装车,近30万斤黑鱼被运送往几里外的食品加工企业,数小时后即可直达消费者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9月,镇里将周郢村和刘岗村把现有的水面进行整合,村集体合作社从农户手里面把土地集中流转过来然后发包给养殖大户,目前一期养殖面积近500亩。2023年5月,周郢村黑鱼养殖基地里第一批黑鱼鱼苗投入,通过“双招双引”进入镇里的安徽味咚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延长产业链,负责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和销售,环节紧扣,望峰岗镇政府对黑鱼产业链的考虑面面俱到。

“我们的养殖模式是农户+合作社+公司,村里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保守估计今年一个村收入大概在10万以上。”镇书记卢齐奇介绍。

未来,卢齐对黑鱼养殖基地有更详细的规划。基地研学、黑鱼垂钓、农业观光……需要一步一步谋划。除此之外,当地还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西红柿、锦鲤等特色产业,在强村富民路上的探索从未停止。

我们通过吃穿用度看见乡村,了解乡村。谢家集区是安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副区长王玮想展示更多的“谢家集变化”无法一一呈现,对全区来说,“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步一步仍需向前的具体日常。

在安徽,他们从未停止脚步。(刘润宇 焦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