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机密》剧照▲

三国时代的女性之深宫篇·董贵人

比伏皇后早十几年离开这个世界的董贵人,在史书上仅有数十字记载:曹操诛杀董承时,董贵人也被牵连。汉献帝以董贵人怀有身孕为由,一再哀求曹操放过董贵人,但曹操不为所动,依然处死了董贵人。

在《三国演义》中,董承是个大忠臣形象,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董承是冀州河间人,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他最初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护卫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后,拜为卫将军,受封列侯。建安四年(199年),拜车骑将军。之后便是《三国演义》里非常重要的衣带诏事件,他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密谋诛杀曹操,因事泄被杀。

但如果仅从史书来看,董承并没有这么赤胆忠心。有人甚至认为,董承是一心想继承董卓衣钵的权奸。

当年董太后与何皇后相争,是一场外戚之争。最终何进逼死董重,董太后号称忧惧而死。作为董太后的侄子,董承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不过宫变很快发生,何进被杀,董卓掌权后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董承正是在这一时期投靠董卓,归属牛辅麾下。

此后董卓滥杀大臣、火烧洛阳,在长安肆意横行,董承都有参与。也正因为这样,虽然董卓是凉州人,董承是冀州人,俩人八竿子打不着,可仍有不少人误以为董承是董卓的亲戚。《献帝起居注》里就有“董公(指董卓)之强,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董)承、(董)璜以为鲠毒。”其中董旻是董卓同母弟弟,董璜是董卓的侄子,董承则是混进来的。

董卓被诛杀后,董承仍然没有消停。史书记载,李傕和郭汜等西凉旧部击败吕布,逼杀王允,把持朝政。董承也回到长安,投靠李傕与郭汜。

但作为凉州系的后来者,董承在董卓在生时,就与凉州众将关系不睦。此时投靠李傕与郭汜,也无非是为势所迫,毕竟牛辅已经在兵变中被杀。所以董承早已存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一直联系与李傕不睦的杨定、杨奉叔侄。这对叔侄是白波帅出身,白波贼本是黄巾余党,复起于白波谷,因此得名。白波贼一度为乱河东,聚众十余万,与西凉军曾经多次交战,留下一大笔旧账。牛辅就曾率军征讨,但未能成功。后来,白波贼被招安。董承当年投靠董卓,如今又勾结白波,反复无常可见一斑。

《三国机密》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机密》剧照▲

董承与杨奉合作,借李傕与郭汜有分歧的机会,与郭汜奉汉献帝还洛阳(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他们更像是劫走汉献帝),完全可以视为对董卓的模仿秀。但郭汜不久后反悔,意图劫持汉献帝,被击退后,他重新联合李傕进行追击。董承在路上还招募了白波帅韩暹、李乐和胡才等人,以壮大实力。

即使在前往洛阳的路上,董承面对后有追兵的窘迫局面,仍然不忘清除异己。在弘农期间,董承曾参与诬告东汉末年名将段煨。段煨与杨定关系不佳,一向与杨定亲近的种辑进言称段煨要造反。董承和杨定则帮腔,称段煨会将郭汜迎入自己进营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进谗言的种辑,也是衣带诏事件中的一份子。段煨被诬告,无非是董承、杨奉一系的权力之争,意图夺其兵权。

也是在这段时间,董承将女儿送入宫中。此后,董贵人与伏皇后一样,都经历了一路逃亡的窘迫,直至迁都许昌。

最可怕的是,董承在曹阳大败之后,带着汉献帝东奔渡河,途中竟然还曾有谋害伏皇后之意。

《后汉纪》记载,渡河时,伏皇后的哥哥伏德用手臂夹着绢帛,无暇顾及妹妹。董承借机发难,命令孙俨持刀从后面砍杀伏皇后。左灵为了保护皇后,抽刀挡住孙俨,结果误伤侍者,伏皇后被溅了一身血污。这是一桩大家都看在眼中的暗杀未遂事件,但最后仍然不了了之。董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上位,伏家人后来忍气吞声,也只是因为董承手握兵权。

此后,河内太守张杨“奉食于道”,让汉献帝一行总算吃饱了肚子,可董承、韩暹、杨奉等人均与之不和,将之排挤走人。到了洛阳,董承又与韩暹争权,为壮声势,他又开始联络此前被自己联合袁术排挤过的曹操。也就是说,主导将曹操招入朝中一事的正是董承。

董承以为自己可以利用曹操,但曹操逼走韩暹后,抓住了掌握权力的契机。

有人曾经推断,董贵人被杀时,有身孕但没有孩子被杀的记录,而伏皇后则有两位皇子被毒杀,因此说明董贵人并不受宠,五年都没怀孕。其实怀孕这事儿随机性很大,并不能证明董贵人不受宠。

《三国机密》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机密》剧照▲

我倒是觉得,汉献帝对于董贵人会有着相当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以董承的人品,汉献帝肯定知道他将女儿送入宫中的意图,所以对董贵人的态度,绝不可能像对伏皇后那般信任,但另一方面,董贵人来自董太后一脉,董太后毕竟对汉献帝有抚养之情。

导致董承和董贵人身死的衣带诏事件,在《三国演义》里是重头戏之一,但在史书上一直是谜案。衣带诏事件的最大谜团,在于衣带诏的真假,也就是汉献帝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汉献帝当然知道,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董承只是假借皇帝名义炮制衣带诏,想要铲除曹操。

其实在衣带诏事件发生之前,曹操与汉献帝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君臣关系,但在衣带诏事件后,曹操的权臣之路明显加快了步伐。

196年,曹操奉迎天子至许都,但此时的曹操还算不上豪强,反而四面受敌。相比之下,袁绍的势力比曹操强大得多。而且因为奉迎天子这件事,曹操和袁绍这对老朋友产生巨大分歧。次年,曹操讨伐张绣,吃了大亏,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殒命。198年,曹操再度征讨张绣,还灭了吕布势力。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势力,开始图谋曹操,曹操不但要防备袁绍,还要征讨袁术‍

可以说,在这几年间,曹操很忙,是“搞事业”最关键的几年。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把持朝政。从大方向来说,曹操也必须把汉献帝这尊大神供好,否则就失了大义。

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真的有除掉曹操的迫切愿望吗?如果是一个性急且愚蠢的年轻皇帝,很可能会急于掌权,或者在身边人蛊惑下有所行动,但汉献帝虽然是亡国之君,却以聪慧和隐忍著称。他应该知道,即使除掉曹操,也只会为自己招来祸患,曹操的部下不会放过自己,各路割据势力也会更加嚣张。从历史来看,曹操那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并非虚言。对于汉献帝来说,当时除掉曹操绝对是弊大于利。当然,这样想的前提是当时曹操并未有代汉之心。而在衣带诏事件后,双方矛盾已经无可调和。

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衣带诏事件很有可能是董承自导自演,刘协并不知情。董承希望走的仍然是外戚专权之路,曹操则是眼前的最大障碍。

从史书来看,《后汉书》明确认为献帝有密诏,但《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表述则含糊不清。而且,作为“衣带诏”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刘备在人生中从未提及此事。要知道,如果真的有衣带诏,对于刘备来说是相当之大的舆论助力,只字不提的可能性非常低。

当然,不管董承是一个怎样的人,衣带诏事件内情如何,也不管董贵人在后宫表现如何,她都是一个被牵连的无辜者。有人认为董贵人也参与了衣带诏事件,但她即使参与,又能做什么呢?顶多也是帮忙牵线搭桥而已。如果汉献帝对衣带诏事件并不知情,那么此事就不需要通过宫中,董贵人更没有参与的可能。

更无辜的是董贵人腹中的孩子,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已被扼杀。在政治的残忍面前,女性和孩子当然是脆弱的。董承的野心勃勃,为女儿铺就的是一条绝路。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