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2023人口监测数据。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即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数,2022年是0.7,现在掉到了0.6。对比韩国2023年的生育率为0.72,也就是说,已经低于韩国。即使愿意生孩子的妇女,生育年龄也被推迟到了32.5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可是中国省级层面上人口生育水平最低的地区。”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指出。全市600万育龄女性,仅376万女性愿意生孩子。这样下去,上海未来会不会变成空城?

上海人也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们生育意愿淡薄。一位网友表示,我都4年没有喝过结婚囍酒了,疫情前每年最少要包5次红包。

上海不用担心,上海占着全国最有利的地势和资源,也有中央的好政策扶持,人员会不断流入的。但是,人口仅靠外部流入,也实在为上海人尴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认为不愿结婚不愿生孩子,最主要的还是超大城市的结婚成本过高。“结婚和生育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使得人们减少结婚以及生育。”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教育,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特别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结婚和生育年龄的推迟具有很大影响。

不愿生孩子的观念不但在“90后”“00后”中流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未成年的“10后”,竟然也有人表示长大后不结婚、不生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9岁的小女孩小雯,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面对记者采访说:“我妈恨我外婆,为什么要生出她?我又恨我妈妈,为什么要生我?”

小雯用“恨”的极端字眼,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不满。小姑娘还表示长大以后自己也不会结婚不会生孩子。

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是不是妈妈给孩子的爱不够?

恰恰相反的是,小雯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一天24小时都围着孩子转。

她说,自己相当于女儿的秘书长,老公的小助理,压根就没有自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雯说出恨妈妈的话,原来是她太累了。

小雯的父母自女儿出生以后,就规划了一条音乐之路,他们选择的是小提琴。

目标是让孩子考上音附小、附中,走上美好的音乐生涯。

这样的人生规划,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上音一直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去年在全国也只招收了7个小提琴专业学生,真正的是千军万马走钢丝。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努力和坚持。

为了备考附小,小雯的母亲放弃了一部分正常的小学课程,只上半天文化课。

每天,小雯除了文化课,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上专业课,练10个小时的琴,晚上补学校缺的所有课程作业。

如此强度,成年人都难于坚持,何况还只有9岁的儿童。小雯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妈妈却盯着女儿咬牙坚持。

小雯想休息5分钟,妈妈坚定地拒绝: “做作业本来就是休息!”

妈妈的严苛让小雯时刻处在崩溃的边缘:妈妈的执教棒,已经打断24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练琴一有分神,妈妈就拿竹鞭到处乱打,包括沙发、地板和女儿的手心。

小雯的父母,绝非个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患上抑郁、空心病等心理疾病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小小年纪,还是玩耍的阶段,就让她背负了父母全部的理想和寄托。

童年对于人的一生有多重要?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们身边的父母呢,却更加信奉着这样一句话: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一切为了你好,再困难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9岁小雯,被父母压制得抬不起头来看看别的孩子的快乐童年,为父母设计的渺茫未来奔波,压抑儿童的天性。

她的委屈、不满和愤怒,最终堆积在一个“恨”字上。

“等我长大了,也不会结婚生子!”这就是整个童年在小雯心灵深处留下的所有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指责小雯的家长们呢?他们又容易吗?

为了孩子的美好前途,妈妈全职在家,指挥着全家人各司其职,时刻严阵以待。

姥姥每天坐一个小时地铁,专门来给女儿一家做饭;奶奶是退休大学教师,负责到学校坐在小雯的座位上记录下孩子缺课的作业;爸爸拼命工作挣钱,保证供应不菲的专业课费用。

过度的牺牲究竟算不算爱?还能指责什么?这个中产知识分子家庭,是我国中上家庭中的普通一个,为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累得焦头烂额,不敢生第二个。

比小雯家条件差的家庭更多,他们的艰难程度只会更甚,谁还敢生胎?

对一于全家人把所有目光投射到自己身上,小雯是有感觉的。她在感恩的同时,也会对家人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愧疚感,以至于在与父母吵架的时候,被无限放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雯的爸爸也极不认同妻子的鸡血教育,甚至曾当着孩子说出了“离婚”二字,然后摔门而去。

9岁孩子,显然还不具备情绪管理能力,当她身处于风暴中心眼时,紧张、焦虑、自责、内疚、怨恨交集起来,形成一把刀刃,在她幼小的心室里挖呀挖呀挖。

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挖穿窿了,孩子无处宣泄,可能走上自残自弃的不归路。

在小雯身上,这届年轻人“恐婚恐育”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心理学家陈默曾分析,独生子女来到世上,就有6个人把自己捧在手心里。人都有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他也就背负上了6重情感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们认识到:婚姻和生育都需要承担责任,但自己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去考虑这些责任,只能选择敬而远之,不生孩子以免重复自己悲催的人生。

小雯最终如一家人所愿,考上了上音附小。

真心要为包括小雯在内的中国老百姓说一声不容易。希望国家对自己的百姓好一点,把有限的钱用在百姓身上,为他们做好服务,提高生活和教育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再搞什么“14国免费早餐计划”“为外国留学生增加10助学金”“为非洲儿童上得起学再建10000所学校”这样的面子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