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逝世大概已有六、七年了吧。我们这些人就是这样,远的事都记得起,而近一些的事,常常会忘记。阿吉开追悼会时,我痛哭流涕。

在常人看来,也不知那时怎么会有那么深的情感,也许是在他逝世前这几年,几乎天天通电话,在他临终前,还常常陪伴他去各家医院就诊,一下子走了,好像平常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令人难以接受。

追悼会结束后,我们一桌云南的同事,有些侃侃而谈的人,也开始说了些轻松的话,话题当然是阿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在插队时,阿吉也是个大侃,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脸上很有表情。那时从他嘴里常常传出有各种“上调”的信息,而传遍澜沧县好几个公社,使我们在痛苦的生活中,有了些信心的曙光。

说起追悼会,现在生者与死者,都也进步了。一次,我们的一位云南同事逝世了,令我感到诧异的是,送别这位同事时,一阵阵传来的是委婉动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十八相送”,听说这是死者生前的遗愿。而生者则是,吃好斋饭后,说说笑笑,坐上了面包车,到吴江路那里的歌城唱歌去了,刚刚的哀思也烟消云散。

另有知青在追悼会上,遇到了几十年没见的知音,几经周折,却找到了……追悼会成了他人生的机遇,如果死去的人,有亡灵知道的话,也会有所告慰的。

阿吉炒股票,可算是第一代股民,绝对不比上海滩的“杨百万”晚。他一开始就卖掉了搞运输谋生的小汽车,买了一百张认购证。这种先见之明,或许是得到他在银行里有金融意识老爸的指点,那时候,一张认购证,可是有人收购一万元一张的哦!一百张也就是一百万呢!比起30元一张买进的话,可就是暴利啊!

阿吉,很快就成了拥有几百万的职业股民。我们一些回沪的知青,不少常常去向他求教和指点。

我和阿吉由于求生的路不同,平时不太联系。我搞企业的时候,他偶然为我拉过几次货;在他逝世的前几年,家里要炒股票,需要什么“消息”,我就打了个电话给他,他很热情,也很高兴,叫我到他的“大户室”去玩,我也去玩过。

过了几天,阿吉带着兴奋而又有些神秘的口吻打来电话告诉我,叫我在12元左右买进股票“安彩高科”,说该股票可以炒到28元,消息的来源是他同一个大户室的阿姨。这位阿姨我见过,当时年龄大概在六十多岁的样子,像个知识分子。

据说,她对一个学生有恩,而这个学生当时在某一个很大的证券公司里搞策划的(证券公司名字我就不讲了)。阿吉是个很成熟的人,也很有城府的,他说的话,我很相信。同时,我又查阅了“安彩高科”这几年的业绩,每年每股净利润在5角钱,也算得上绩优股了,但我又不敢多买,就买了伍仟股。

买进后,股票下跌了两个星期,阿吉每天都安慰我,叫我不要急。很快,该股票就不断震荡拉升了。当时拉升的快感不是仅仅在于你个人的感觉,而是你进人股市,许多认识的人对你拥有该股票的惊奇和赞扬。股票通过半年多的拉升,终于拉到了24元,我心里价位也到了,翻倍,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到28元,我在24元左右将股票全部抛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的成功,使我在股海里完全依赖于阿吉了,每天都是我主动打电话给他。大约过了几个月,他又向我推荐了另外一个股票“伊利股份”,内蒙古做 乳品的,也是这位阿姨告诉他的,说是18元买进可以炒到28元,以后会十送十“除权”,以后还要填“满权”的。

那时候,股市已经开始有些熊市了,不太有人敢去买股票。继上次以后,我就毫不犹豫投入大部分钱。按理说,高价股票我是不买的。以后的情景,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股票炒到了28元,除权后变成14元。当时除权后,并没有填权,大概回落到12元5角。来电话讲,大机构不做了,那我也绝对听命令的,在12元5角全部抛掉了,虽然没有预期的那么丰厚,但也赚了不少。后来过了较长时间,伊利股份不但填满权,而且产生了很好的行情。

在股市面前,我常常深叹,你再研究的深,也无法与机构相比的。什么“市盈率”,什么“K线”,那些都是不断在产生变化的,企业的成功和没落,你也无法预测,哪怕你去调研也无用。可能你是高手,可以看得出机构资金的进出,但你持有股票后,在什么价格出手,你是很难把握的。

在我们这个博弈而又不规范的市场里,又有多少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的上层人物,他们周围又产生了多少个利益群体,他们这些“老鼠仓”(这些老鼠仓也无法发现的),往往是在机构大量买进时,他们也买进,在机构还没卖出时,他们已卖出。这些机构和基金的钱都是国家和老百姓的钱,亏损了,他们这些人拍拍屁股走路。后来,我听说那家大的证券公司倒闭了。

按理说,有这么多消息的来源,阿吉可是要发大财了。阿吉在临终前几个月,他和我说,这位阿姨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口齿”很紧。有时候阿姨生病了,阿吉自己身体不好,也还常常去看望她。更令我感动的是,阿吉向她打听这些“消息”来源,是为了我们几个朋友,本身阿吉是不买的,或者买的很少,阿吉只相信自己。

他也常常教我些什么“埃立特”理论,什么“三浪”啰,“五浪”啦,这我也不懂,也没兴趣,所以他钱膨胀的很慢,有时也会缩水。在临终前几个月,他也醒悟到自己也许这方法不太对,重新也在寻找新的合作方法,可惜他没赶上07年的大牛市,否则也会成千万富翁了。

阿吉比起常人应该说算是有钱的。但是他非常节约,这也许是知青的特点吧。家里房子质量不错,是公寓式的,但是他的居室很小,也没买房。每天中午证券公司大户室里有盒饭,他总是想法拿两盒,吃了一盒,带回去一盒,晚上热一热再吃。到六院去看病,从来不“打的”。从万航渡路骑自行车到93路终点站,把自行车寄放后,再坐93路去医院。回去拖了两大包中药,挤93路回去,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有一次,他打了个电话给我,叫我帮他买些“假领头”(节约领,现在下一代是无法见到了)。我走了许多地方,才在成都路,靠近南京路的一个弄堂口买到了,这也许是上海唯一卖假领头的地方了。

阿吉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快。回想起送别他那时候的悲伤,也许是我对他或是他对我付出的,都使我感到深深的怀念……(感谢知青情缘主编刘乐亮老师荐稿!)

作者简介:李吉生,上海市静安区五四中学初中六八届,1969年3月2号离开上海赴云南思茅地区澜沧县插队落户,1971年底上调到思茅食品公司,1979年3月大返城回沪,1985年才落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