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越南斥巨资11.8万亿打造的跨海大桥,在通车仅三天后竟然轰然倒塌。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更令人不解的是,数百万越南民众竟然将责任归咎于中国,要求我方进行赔偿。对此,我们只能送其4个字“白日做梦”。这背后的原因和真相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说说。

这座跨海大桥对于越南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能够连接该国重要的两个地区新武—沥县,缩短两区交通时间,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建造之初,越南就对此项工程寄予了厚望,该桥全长15公里,其中5公里是建在海面上,为此,建造要求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越南为该项目,全球公开招标。最终,历经激烈竞争,中方桥梁公司中标,毕竟中国基建技术世界闻名,特别是在桥梁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中标期间,我方马不停蹄的给越南,完成了整体设计工作,以及整个预算表。

然而,就在双方即将达成合作之际,日本却突然介入,给出了极低的价格诱惑。越南为了降低成本,最终选择了日本作为合作伙伴。这一决定为日后的坍塌事件埋下了伏笔。

据悉,日本的报价才11.8万亿越南盾,换算成人民币,也就40亿元。这还没完,如果越南一时没那么多钱,也没事,日本主动给越南低息贷款。整体来说,对于日本的条件,越南是相当满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转眼,3年过去了,跨海大桥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准备到了收尾阶段。越方派遣工作人员前去检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桥面到处是裂缝,凹凸不平就算了,甚至出现了桥墩下沉现象。这还了得,明显是质量问题很大。对此,越南方面非常生气,要求日本建设方马上整改,必须保质保量完工。

谁想到,日本态度完全变了,给越南怼回一句:你们给的钱,只能建造出这样的质量。意思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为此,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日方要求,要质量可以,加钱就改。越南咬死不加钱,因为就要按照合同执行。最后,日本方尾款也不要了,走人,留下了这个庞大的烂尾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日本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报价极低,导致他们无法购买到高质量的建材。为了降低成本,日本方面采用了次品材料,导致大桥的质量严重下降。越南方面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开始意识到日本的不可靠,于是再次找到了中国。

面对越南的求助,中国决定帮助他们,于是接手这一烂摊子。我方的桥梁专家在实地考察后,发现了诸多问题,并给出了修复方案。要求,更换高标号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以确保质量。然而,越南方面并未采纳这些建议,而是要求继续使用他们提供的低质材料,作为乙方,我们也只能听甲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好后,我方又提醒越方,因为基础不稳,材料不达标,桥梁运营能力有限。对于每天的通行量有要求,要进行限载管理。结果,这座大桥在通车三天后坍塌。越南方面却将责任归咎于我方,要求进行赔偿。

但事实上,中国只是负责了后期部分的建设工作,材料都是越南提供。而大桥的坍塌主要是由于越南方面在材料选择、基地不牢、加上超载导致的。原来为了多赚钱,越方没有听我们的建议,没有对大桥的过往车辆进行限量限载,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中方公布调查结果后,越南方面再也不敢出声。事实摆在眼前,是谁的责任一清二楚。越南的桥塌事件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合作中,必须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严格把控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