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梨树县按照稳面积、挖潜力、提质效的既定目标,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今年以来,梨树县不断加大良种、良机、良技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

进入5月份,梨树县大田播种进度明显加快,涉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截至5月23日,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73.1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40.61万亩,大豆播种面积为17万亩,薯类作物播种面积2.8万亩,杂粮杂豆播种面积为2.65万亩,大田粮食作物已播种完毕。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 7.47万亩,现已全部完成播种。与此同时,在水稻种植方面,截至5月23日,全县水稻插秧面积为10.04万亩,已完成今年计划的 78 %,插秧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良法助推农业高产丰收

春耕伊始,万象更新。五月初,走进四平市强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块,扑鼻而来的是田间散发着的泥土的芬芳,农户们正将准备好的玉米种子和肥料一同倒入播种机中,伴随着机声隆隆,农机手娴熟地驾驶者免耕播种机驰骋在平整的土地上。

沿着播种机行驶的路线,合作社负责人宫雪紧随其后,俯下身仔细查看下种的深浅和株距,以确保播种工作万无一失。“今年是我们合作社应用‘梨树模式’的第六个年头了,现在经营的7000亩土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进行耕种,它的明显好处就是蓄水保墒、防风蚀水蚀、可以提高土壤活性。我身后的这片地已经打造成了‘梨树模式’的升级版——现代生产单元建设,实现了集中连片、规范行距、导航作业,可以更加规范地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为“梨树模式”的受益者,宫雪深有感触。

像种粮大户宫雪一样的“梨树模式”受益者还有很多,5月6日,一场特殊的“竞赛”——“2024年高产竞赛活动暨玉米单产提升活动启动仪式”又让他们在忙碌的春耕节点“集聚”。通过高产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在保护培育黑土地的同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启动仪式上,来自各乡镇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与各科研院校农业专家们在一起相互交流了玉米创高产经验,现场观摩了玉米高产竞赛活动相关技术应用。2024年梨树县高产竞赛活动实施时间为5月——12月,由各乡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加竞赛。根据最后实际测产结果进行排名,分别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各10名,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梨树县的粮食总产已经稳定在40亿斤以上,举办高产竞赛活动可以推进实现生产主体和科学家以及相关企业进行高度融合,来提升各生产主体技术的集成度和应用水平。通过竞赛活动要实现不同区域农民能够看得见、学得来的高产样板,从而为吉林省千亿斤粮工程贡献梨树力量。”说起举办竞赛的初衷,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信心满满。

良机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在梨树县霍家店街道岫岩村大田里,一台台农机正在进行玉米播种作业。与传统播种机相比,新型农机具——多功能免耕播种机,成为了今年春耕大田里的“主角”。

“我们合作社今年计划耕种土地共1300公顷,其中代耕代种800公顷,已开始大部分播种,有20余台免耕播种机正在作业,预计将在5月中旬全部播种完毕。”张帅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帅介绍。这几年来他一直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玉米,提质增效的作业模式让他对收成信心满满。

据了解,传统的免耕播种需要四台机器轮番下地,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主要针对目前实施保护性耕作配套的播种机具的短板,按照玉米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设计。在秸秆全部覆盖条件下一次进地完成秸秆归行处理、行间深松、条耕整地、底化肥深施,种床整备、仿形开沟,精量播种、第一次压种、施入口肥、覆土及覆土后重镇压、铺设滴灌带等多项作业;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域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种植。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苗全说:“过去农机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使用该农机,肥料可以施用在土壤8—15公分的位置,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该农机还配有电驱电控排种排肥,种子的调整精度可以达到0.5公分,化肥量的调整精度可达每亩一公斤。这种精确的播种可提高产量 10% 左右,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经过三年的实验推广,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已经生成200多台,在内蒙古通辽、辽宁省铁岭、阜新、黑龙江省大庆、哈尔滨以及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等多个地方推广应用。

良技助推农业提档升级

春耕时节,梨树县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里两卷被架起的滴灌带在农民的拖拽下飞快转动。随着一圈圈管带被展开铺平,黑土地上编织起了一张“灌溉网”。

与以往的大水漫灌不同,滴灌带的使用可将水源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棵植株根系,并结合用肥情况,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和施肥,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

滴灌带的铺设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取得了良好的灌溉效果?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业专家赵鹏飞给出了答案。“使用滴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的好处主要可以解决季节性干旱问题。在需要补水时,通过‘水肥一体化’补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正常肥料利用率是40%多,水肥一体化后能达到80%左右。可以让玉米“少食多餐、食量均匀”,既节肥节水,又能补充足够的营养。”

如今,滴灌带已成为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等配套栽培技术种粮的重要农资,是当地农民应用科技种田的重要“帮手”。梨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积极推广各项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多种农机具服务农业生产,今年全县春耕生产标准高、进展快,各地抓好粮食生产,为全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梨树县将继续探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提升单产上持续发力,围绕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高产示范典型,通过技术指导、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用药等综合措施,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交出梨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