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64岁的路女士患上了糖尿病,爱妻情深的丈夫华先生开始陪糖尿病妻子暴走,并且夫妻双方都密切关心彼此的身体,详细记录各项指标。10年来,他们每天坚持运动锻炼10公里。可让人没想到的是,10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二人关节逐渐出现疼痛肿胀的情况,且反复发作,路女士还伴有半月板撕裂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晨起刚走路以及长时间行走之后,疼痛感更为剧烈,疼痛评分高达10分,相当于女性生孩子时的分娩痛。疼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两个人的旅游梦。经医生检查,夫妻俩的膝盖均严重变形,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经过准备,夫妻俩日前在同一天内完成了手术

暴走的伤害真的这么厉害吗?还提倡运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我们的膝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能够润滑、吸收冲击、减缓摩擦和保护关节。然而,软骨也是会被磨损。随着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或者外来损伤,软骨表面就会不再光滑,产生令人不适的摩擦感,加上滑膜神经丰富,疼痛和炎症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虽说我们平时提倡运动,但是也一定要会运动,不合理的暴走不仅对健康没好处,还会给我们的膝关节带来严重损伤。

那我们平时到底应该怎么“走”呢?

1. 走路步数:6000步

人常说“万步走”,不过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日行6000步。6000步之内比较安全,万步只是利于记忆。不过到底能走多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必过于刻板,要循序渐进,兼顾有氧运动的安全与效果。当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疲劳时,应停止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走路时间:至少30分钟

步行的速度可分为:慢走(70~90步/分钟)、中速走(90~120步/分钟)、快走(120~140步/分钟)、极速走(140步以上/分钟)。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钟,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为宜。

3. 走路地点:公园或塑胶场地

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最好是塑胶场地。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也避免上下坡行走或上下台阶。因为这些路段会使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膝盖部位容易受伤。

4. 走路姿势:抬头挺胸

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再走三步呼气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走路前准备:一定要拉伸

健步走前最好做做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钟,增加关节的灵活度。走路后也要做做放松和拉伸活动。走路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应有序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另外,尽量不要饭后立即出门锻炼,一般最好隔1小时左右。

6. 走路装备:鞋底要微软有弹性

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但一定要舒服。因为健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掰”一下鞋底应该比较自如的弯曲,穿上走几步,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剧烈运动

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快步走后很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当你走路后发现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就该马上停下来休息。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者持续几天都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有心脏问题。

另外,一些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老慢支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参加计步运动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做评估,切忌跟着暴走团队过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