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上午,北京301医院,雪后初霁,金色的朝阳洒在洁白的雪地上,一半是新生,一半是消融。

医院九层的某间病房里,挤挤挨挨地站满了人,他们的脸上都是欲语而凝的神态,整间屋子就像是隔绝了窗外的阳光一般,充满了低沉,昏暗和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涯晚年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已经时日无多了。

就在不久前,医院向傅涯的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这位为了共和国出生入死,为了革命抛洒热血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依然没有露出一丝怯色。

她拉着儿女的手,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愿望:将陈赓和王根英烈士合葬。

让自己的丈夫和前妻合葬,傅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和陈赓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志同道合的革命伉俪

北京西单商业区附近有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名灵镜胡同,胡同里坐落着一个其貌不扬的院子,它有着一堵灰色矮墙,红色大门上满是斑驳的痕迹,显得十分破旧。

2001年秋天,解放军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阿冰第一次踏入了这个小院,从此便和这个院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中等身材,微微有些驼背,面容白皙慈祥,花白的头发被梳成了一个小巧的发髻,一丝不乱,再搭配着她时髦得体的穿着,显得气质出众,温柔婉约。

这位老人,就是阿冰此次的采访对象,也是开国大将陈赓的夫人——傅涯。

“哟,阿咪来啦?”傅涯听见门口的动静,笑眯眯地看着阿冰,说话间带了点南方口音。

接下来就是两人的“故事时间”,傅涯坐在阿冰旁边,一边用绵软的声调讲着故事,一边看着阿冰做记录,时不时补充一些漏掉的小片段。

哪怕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傅涯依然清楚地记得她和陈赓相遇以来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并将它们讲出来,一遍又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和傅涯

这是一个混合着硝烟、鲜花和泥土的故事。

傅涯原名傅慧英,是浙江上虞人,中学时就参与抗日运动,到处游行、募捐。

1937年,傅涯在大哥傅森的感召下,带着弟弟妹妹赶到了延安,为了不拖累家人,傅涯到达延安后就改了名字,她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演员。

傅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无论是什么角色都能演得很好,是抗大学员中的佼佼者。

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傅涯的优秀,很快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陈赓。

陈赓是在老友王智涛的牵线搭桥下认识傅涯的,当时,陈赓腿伤复发,在抗大总校驻地浆水镇养伤,时不时就去王智涛家串门,两人唠唠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智涛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陈赓的终身大事上。

得知陈赓各方面都过得很好,就是缺个老婆后,王智涛就自告奋勇,要给陈赓找个知冷知热的屋里人,他和妻子吴静商量了一下,最终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人——傅涯。

傅涯和吴静都是抗大四期的学员,两人很熟,傅涯知书达理,性格温和,又是思想先进的进步人士,配陈赓再合适不过了。

王智涛将自己的想法和陈赓说了,陈赓感到很满意,他既想尽快和傅涯见面,又担心傅涯看不上自己这个“瘸子武夫”。

所以,陈赓千叮咛万嘱咐,让王智涛安排好后一定要提前告诉他:

“不打无准备之仗嘛!这是我一生中一场重要战役,不能掉以轻心啊!我得做些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在延安

王智涛和吴静看着陈赓猴急的模样,都乐得不行,知道傅涯自尊心强,崇尚自由恋爱,吴静便以借道具为由,将傅涯带到了陈赓面前,装作是自然相识。

第一次见面,陈赓就喜欢上了傅涯,两人分开后,陈赓找到所有和傅涯有交情的同志,让他们在傅涯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那段时间,傅涯很是困扰,因为时不时就有一个人跑到她身边,说陈赓这人多好多优秀,她感到莫名其妙,同时,心中又升起了一丝淡淡的羞恼。

在傅涯面前刷足了存在感之后,陈赓就准备正式出击了。

有一次,抗大文工团应邀到386旅演出,陈赓就找到团长吕班,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

“你们团里那个江浙口音的女孩是谁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班

吕班瞅了一眼春心荡漾的陈赓,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想法,他笑而不语,用戏谑的表情看着陈赓。

陈赓闹了个大红脸,索性也就豁出去了:“你把傅涯给我说说吧!”

吕班摇摇头:

“这可不行,除非你给我一把枪。”

陈赓一听,这简单,不就是枪吗?只要能娶到媳妇儿,枪不是问题。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吕班就收到了一把M1911勃朗宁手枪,枪上还绑了喜庆的红绸子。

吕班心满意足,乐呵呵地当起了媒人,在他的有意撮合下,陈赓和傅涯就开始了以相亲为名的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和傅涯

两人都是革命人士,共同话题很多,很容易就能聊到一起。

而且,陈赓为人真诚,每次约会都带一沓日记本,絮絮叨叨地和傅涯说他在战场上遇到的事,就连他和第一任夫人王根英的过去也毫不避讳,多次向傅涯谈论他和王根英的爱情。

陈赓这是把过去完完全全地摊在了傅涯面前,他对革命理想的热情忠诚和对已逝妻子深沉的爱打动了傅涯,两颗心越靠越近。

1943年2月25日,陈赓和傅涯结为夫妻,因条件艰苦,两人连婚房都没有,还是刘伯承将自己的房子腾出了一间给他们,里面只有一张小床,外面就是刘伯承的办公室。

当天晚上,陈赓看着面若桃花的妻子,像作报告似的,许下了三条诺言:

“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也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的陈赓

婚后,两人在太岳军区司令部大院住了几天,之后就带着各自的责任各奔东西。

此后十八年,这对革命伉俪一直紧紧握着彼此的手,在风高浪急的时代里相依相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故事……

“胡子爸爸”和“胡子妈妈”

陈赓大将文武双全,是开国大将中少有的儒将,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在外英勇杀敌,在家人面前却是一个有趣幽默,甚至有点孩子气的人。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陈赓和傅涯工作的地方隔了一条河,每当他想傅涯的时候,就带着党校一部的同学,站在河边扯着嗓子喊:“傅涯回来!傅涯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整风运动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陈赓经常隔着河喊老婆,时不时就将这件事拿出来调侃,傅涯又气又羞,回家就不理陈赓了,陈赓每次都要哄半天。

有了孩子后,家里多了一些欢声笑语,但日子却更艰难了。

一家人揭不开锅的时候,陈赓就出去“偷”吃的,他悄悄潜进战友家的窑洞,把红糖啊,红枣啊这些好东西都往怀里塞。

但是,陈赓运气不太好,他拿够东西,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被抓了个正着。

陈赓的战友都知道他家孩子多,经常吃不上饭,所以,他们对陈赓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趣儿一通后,就没好气地让他把东西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大将全家福

不过,这些东西,孩子们最终也没吃上,一批负伤的老同志来延安养伤,这些食物都被傅涯拿去给他们补身体了。

陈赓很喜欢孩子,烈士子女,在外地的革命人士的孩子,陈赓都喜欢往家里带。

宋任穷上将家的两个孩子,云南起义的卢汉将军的女儿等人,都在陈赓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这些孩子,陈赓夫妇一视同仁,每次从战场回来,陈赓都挨个儿地抱过去,用胡子猛扎一通,直到孩子的小脸被扎红了才罢休。

所以,他得了个外号,叫“胡子爸爸”,傅涯也成为了“胡子妈妈”。

“胡子妈妈”心灵手巧,特别擅长织毛衣,每个孩子都穿着她织的毛衣,到了后来,只要哪户人家生了孩子,陈赓都会让傅涯给婴儿织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夫妇和战友、孩子在一起

除了这种温馨的居家日常之外,陈赓和傅涯还有一个浪漫的“小秘密”。

陈赓经常要外出打仗,傅涯知道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就会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让他回来后上交。

这些笔记本被傅涯保存得特别好,她用粗布糊了包皮,又将日记本加固,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

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些日记本始终珍藏在傅涯简单行囊里的最深处,陪着她跋山涉水,披星戴月。

每到一个驻地,傅涯都会把日记本拿出来检查一下,看看它们是否完好,有没有损坏,如果湿了就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或者放在老乡战友的炕上烘干。

为理想奔波的日子是艰难的,却又苦中带乐,出生入死之间,这些日记本融入了傅涯的血肉,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的日记本

每次看到它们,傅涯的心底都会升起无穷无尽的斗志,激励她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奋斗。

此时的傅涯,是怀着对丈夫的思念,对革命理想的忠贞来珍藏这些笔记本的,她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成为她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余生的精神支撑

1961年3月,上海丁香园,因日夜奔波,为国家和党劳心劳力,陈赓将军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这天,他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便拉着傅涯,说他有两件事怕傅涯经受不起。

“我要死了!你的更年期过不好。”

说完,陈赓还抚摸了一下疼痛的心口,又幽默地做了一个手势:“你的头发会‘唰’地一下就白了!”

看到傅涯严肃的脸色,陈赓暗叹一口气,认真地说:

“孩子太小,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爸爸,你要多和他们讲讲我们的过去是怎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的这段话,傅涯记了很多年,丈夫去世后,她用羸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独自一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每个月都给王根英烈士的母亲寄生活费。

有老有小,可想而知傅涯的生活有多艰难,但她从未有过怨怼,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搜集和整理陈赓相关的材料。

四个孩子听父亲的故事长大的,他们都很懂事,从不让家长操心,长大成人后,他们还会帮助母亲查找关于父亲的事迹线索。

那时候,也是在灵境胡同的小院子里,四个孩子和傅涯相依为命,他们在院子里拔草种花剪树枝,还栽下了一棵梧桐树。

几十年过去,这棵树已经亭亭如盖,那几个年幼的孩子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们有的成为了保家卫国的将军,有的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涯和子女们

在新的时代,他们和父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孩子长大成人,傅涯就把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陈赓回忆录的整理、出版上。

曾经,陈赓从朝鲜战场上回来时,曾问过傅涯一个问题:

“你看看我的日记哪些可以发表?”

陈赓可能是随口一问,傅涯却记在了心里。

1982年,在傅涯的支持推动下,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陈赓的部分日记,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1984年,出版社又出版了陈赓在越南和朝鲜战争间隙中写的日记,只在内部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看到了日记的老同志激动地给傅涯写信或打电话,称读这些日记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勾起了很多回忆。

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决定再版《陈赓日记》,赶在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之前编辑一部纪念文集。

正是因为这样,作为责任编辑的阿冰才会在灵境胡同里邂逅八十多岁的傅涯。

在傅涯的倾情讲述下,将近一百万字的《百年追思——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顺利出版。

书籍出版后,阿冰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回那个院子了,也就再也没有机会听傅涯再讲那些老故事。

2008年,傅涯病重住进医院,阿冰前去探望,那时候的傅涯精神很不好,却还是努力认出了阿冰,笑着开口:“是阿咪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涯晚年

2010年1月4日,傅涯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临走前,她拉着儿女的手殷殷嘱托,要陈赓和王根英合葬。

生命的最后,傅涯依然记得陈赓和王根英烈士之间的感情,她知道丈夫对王根英的愧疚和爱,所以她愿意做出让步。

2010年1月14日,傅涯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伴随着《在路上》的动人旋律,这位老人和人世间做了最后的告别,她的胸前别着一枚金红相间的胸针,这是六十年前,陈赓花了三十块钱给她买的。

结语:

傅涯生前十分爱惜这枚胸针,每逢重大活动都会戴上,如今,傅涯走了,她的子女将这枚胸针最后一次戴在她的胸前,好让这对有情人在天堂相见。

2011年,陈赓大将五十周年忌日之时,湘乡市委市政府和人民武装部将陈赓大将的遗骨从八宝山迁出,和两位夫人一同葬在了湖南湘乡,这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团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