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抚养比,来自统计机构的说明为: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注释中标注了全国0-14岁年末人口,为2.3063万人。报告正文的图表中注明了65岁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

再结合年末14.0967万人的总人口,便可以计算得到15-64岁人口数量为9.6228万人。

为何要提0-14岁、15-64岁及65岁以上人口呢?这是计算人口抚养比需要用到的数据。

一般来说,人口总抚养比=(0-14岁人口+65岁以上人口)/(15-64岁人口)X100,得到每一百个劳动力,需要抚养的非劳动力人数。

基于前述的三个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到,2023年,全国总抚养比为46.5%,9.6亿劳动年龄人口,总共要抚养4.5亿非劳动年龄人口。

具体到不同的城市,其总抚养比也各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总抚养比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个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城市,和一个年轻人少、老年人多的城市,这两地的人口总抚养比,大概率是比较接近的。

但这不影响人口总抚养比在衡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作用。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全国各地的人口总抚养比,分布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337座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人口总抚养比,从15%到69%不等。

人口总抚养比低于30%的城市,分别是:三沙、东莞、深圳、中山、广州、拉萨、佛山、珠海和厦门。

其中东莞人口总抚养比仅为20%,即每五个劳动力,才需要养一个非劳动力人口。

这些城市,除拉萨外,均有大量年轻的外来劳动人口,外来人口的存在,拉低了这些城市的总抚养比。

人口总抚养比达到65%的城市,分别是:驻马店、玉林、南阳、钦州、周口、贺州和商丘。

河南和广西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到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年轻人口的流失,拉高了人口总抚养比。

主要城市中,重庆总抚养比达到49%,上海、北京、成都、苏州、武汉等地在33%左右,即平均每三个劳动力,养一个非劳动力人口。

其余未特别说明的城市,人口总抚养比,从30%到65%不等。具体到各城市的数据,可查询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