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陆军第42军124师向高平实施摩托化快速穿插任务。经过7天的时间,历经1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穿插80公里,终在友邻的协同下,占领高平,完成从侧后直插高平,断敌难逃的战略部署。

此次穿插战斗,124师勇猛突击、连续克服敌人炸桥、破路等障碍,粉碎敌人层层阻击,共毙俘越军2991人,伤亡900人。虽然穿插任务最终完成,取得战果不小,但是教训也是发人深省。

一、夺取高平之战

2月17日凌晨,中国军队22.5万一线主力兵分两路,分别从广西、云南境内出发,向越南发起自卫还击战。其中,许世友指挥的东线作战兵团,一开始就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4路大军更是全面平推,不断向纵深地带深入。

彼时,我军的主要目标就是直取高平,因为这里不仅连接谅山、河内,而且也是越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更是黎笋集团用以侵犯我国边境的前进基地之一。所以夺取这一军事重镇,对解放军东线兵团来说,势在必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平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想要顺利攻下,并非易事。而且高平地区有越军346师、地方武装567团以及各县独立营、公安屯和民军驻守,兵力部署十分严密,想要突破这一难点,非常困难,于是,我军前指下令:实施大穿插任务。

124师配属军坦克团、126师侦察连、坦克1师130自行火箭炮营、工兵第13团道桥、地爆各一个连和一个机械化桥排、汽车第48团6个连,担任向高平摩托化快速穿插,封闭高平南面门户,断敌后路,合围高平地区之敌任务。

其中友邻部队126师负责正面突破,迅速打通布局至东溪道路后,保障124师向高平实施快速突击,而125师负责从右面进行突击,129师负责从左面进行快速切断4号公路,阻敌增援和逃跑,并保障126师和124师的左翼安全。

2月16日当晚,全师部署完毕,开始做好进攻准备。17日7时45分,124师开始从布局关出境。在43军坦克团2营和工兵排的掩护下,124师沿4号公路在嫩金山地区投入战斗。

彼时,越军如梦初醒,终于确认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在高平,于是,来不及调整部署的越军346师当即下令:毁路炸桥,加强各关口防守。

为阻挡我军进攻,越军炸开东溪以东班翁山区水库,倾泻而下的水流瞬间淹没了装甲突击集团的必经之路。这一情况令军区始料未及,于是,下令已经过河的坦克部队,继续向东溪方向开进,与第一梯队汇合。而后方急调工兵2团3个连,两个民兵营和700民工紧急抢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道路一时难以畅通,路面的泥泞让后续坦克无法通行,最终我军用了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行进至靠松山附近。我军没有想到的是,越军利用公路两次的有利地形向我军袭击,随着师前指指挥部队以各种火器边打边前进、坦克兵以高射机枪平射敌人的压制,最终我372团伤亡40余人,先头坦克被击毁一辆,翻落山沟一辆。

道路多处泥泞,坦克部队无法通过,众人只能徒步前行,尽快与先头部队汇合。此时,14个小时已经过去,前卫出境部队此时,才行进不到3公里。

由于无线电通信受地形影响,虽然穿插部队能够收到师指电报,但发出的电报师指却无法接收。导致军区前指根本无法了解穿插任务进行到哪一步了。待恢复通信之后,才发现因道路、地形原因,前进缓慢。

17日19时,军前指通报,126师2个坦克连和一个步兵连已去夺取弄梅隧道,各友军时刻注意与其联系,不要发生误会。然而,配属124师坦克2营却奉命夺取弄梅隧道,导致友军误认为已到嫩金山口,于是将坦克停在公路两侧,却不料进至弄梅隧道时,遇到敌人阻击,被击毁坦克1辆,击伤3辆。

眼见后续坦克被阻于东溪桥北,我军决定以炮火压制敌人,抢占要点,保护坦克,等待主力到达。

很快,在炮火的压制下,步兵前进脚步加快,作为主力部队的124师372团3连向嫩金山口两侧石山发起进攻,为抢占弄梅隧道创造有利条件。

18日,师前指主力梯队陆续到达,124师营属火炮和坦克炮开始向弄梅隧道两侧高地射击,借助弥漫山雾的掩护,步兵2连3排在火力掩护下,分别攻占了隧道左右两侧高地,并占领山顶。

仅仅20分钟的时间,2连2排与3排密切配合,占领了弄梅隧道,打开了通向高平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咽喉要道失守,越军随即调整战略部署,紧急从那嘎急调851团2营、3营、特工第20营等,在高平以南约7公里处的博山等地构筑了反坦克伏击圈,企图阻止我军穿插突击。

对此,越军设置层层障碍,将可通行的公路、桥梁几乎全部炸毁。无奈之下,372团只能再次徒步前进,其他交由后续保障部队抓紧抢修。

彼时,越军早已经借助险要的地势在公路周围设置了多重火力点,只要我军穿插部队进入,就会遭遇越军伏击。

面对越军层层阻击,20日凌晨,124师大部队坦克和步兵到达,我军下令,炮火袭击开始,在一颗颗炮弹的疾驰下,瞬间将敌人高地整个山头覆盖,372团1营在坦克7连的支援下,向博山主峰发起猛烈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日上午,随着我军突击部队以小群多路的灵活战术袭击,最终高平市最后一道屏障也彻底打开。

直至25日0时25分,42军全部占领高平省城,少量越军残余部队借助越北地区的高山密林优势,与我军继续战斗。

不过,越军大势已去,想要抢占高平已经不可能了。

此次穿插战斗,124师共毙敌795名,俘敌106名,缴获枪支246支等。而我军伤亡也不小,大约506人。虽然穿插任务最终完成,但进行战后总结中,却汲取了很多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穿插作战引发的五条教训

在高平战役的战后工作总结中,陆军第42军124师也作出了深刻检讨,并指出我军在穿插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及深刻教训。

(一)对越军缺乏深入研究,对其战术特点认识不足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军并未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越军具体情况,包括越军的编制装备、战术特点等等,导致在穿插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提前部署和先发制人的机会,从而造成部分坦克受到损失、在穿插过程中遭遇大量敌人伏击,影响了战斗进展。

(二)对战区地形、道路特点认识不足,未提前认知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我军穿插过程中,遇到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行进迟滞。敌人毁路炸桥给我军穿插部队带来了严重影响,众人只能徒步穿插行进,耽误了时机。而这些都是我军未能够提前预防和疏忽的地方。

特别是在对班翁泥泞路段调查时,将原本长800米的路段误判为200米,严重低估了修复的难度,最终原定于5个小时就能够修复完毕的工程,拖延至32小时,从而影响了穿插速度。而这些都是我军对越北战区地形、道路特点认识不足,未能够提前预知复杂情况造成的。

(三)侦察能力不足,未能够完全掌握敌情

战前,师指挥曾三次组织侦察分队实施越境捕俘,但因能力欠缺均未获得捕俘成功。战斗时,未能够意识到侦察连的重要性,将本该完成侦察任务的连队编为侦察大队,担任穿插。导致穿插过程中根本不了解当面敌情,特别是,兵临高平城下之时,连敌方城内有多少兵力都不清楚。这主要是各级指挥员和司令部机关对情报搜集的不够重视,严重依赖上级通报情况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缺乏步坦协同作战训练

穿插过程中,步坦协同作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没有建立协同指挥关系,在遇到敌人阻击时,坦克与步坦几乎各自为战,没有达到相互配合的标准,致使战斗中多次出现被敌连续击中的现象,从而使得部分坦克损失严重,无法继续作战。

当然,从越北复杂地形来看,集中坦克作战并不现实,而且也相对困难,这需要师领导提前针对地形、作战装备进行统一规划,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五)报告情况不及时

穿插过程中,部队对主动报告情况认识不积极、观念不强。穿插3天的时间里,只向总参、军区前指发了3份电报和4组条密。而且报告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只是发出一个信号,有的则是只报告了具体的到达位置。并未对穿插中遇到的战斗情况以及敌我态势进行上报,导致军领导无法掌握具体情况,从而影响了全局判断。

总而言之,高平战役攻陷的难度之大,令人震惊。不过,取得的战斗成果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不能够将这一军事重镇拿下,攻陷谅山的机会将变得十分渺茫。当然,穿插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也是发人深省的,只有将这些经验不断总结积累,才能够在以后的军事作战中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