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古月刚下舞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毛主席女儿李敏想见一见他,并且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刚进门,李敏就满含热情地对古月说:“您和爸爸长得真的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12月26日,古月只要在北京都会来李敏家参加聚会

这些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毛主席四处走访,现在终于见到了毛主席的家人,古月很是紧张,便主动伸手表示友好:“您好,您好!”

一番交谈下来,两人都意犹未尽,临别时,李敏更是再次发出邀请:

“您12月26日那天有空吗?我想请你来我家。”

那么李敏为什么要邀请古月到自己家中?12月26日是什么特殊日子吗?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古月可能是毛主席的儿子”

古月,原名胡诗学,一个出色的演员,演技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诗学

他的长相更是叫人惊觉,不是长得多俊俏,而是因为酷似毛主席,全国上下恐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像的人了。

但背后始终有一个谜团,他究竟是谁?为何如此神似毛主席?在饰演毛主席红遍大江南北后,更是有传言道:他可能是毛主席的儿子。

古月听闻此事后大惊失色,连忙否认,可并没有人相信,毕竟当时民众皆知早年间,毛主席曾经失去一个孩子。

此事之后,古月收到了一封信件,当即让他瞪大了双眼,信中声称他们是同一个母亲贺子珍的孩子,贺子珍是谁?

她是毛主席前妻,曾为他诞下三子三女,李敏是他们唯一在世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李敏

古月慌了手脚,他在武汉出生,自小就跟姐姐胡敏在孤儿院长大,自己的父母投身革命事业,早就殒命,也没有留下遗言说自己还有兄弟姐妹。

但信中描述得非常详细,甚至毛主席身边人都知道此事,不同于古月的慌乱,他的夫人桂萍很冷静,告诉古月对方能提供这么详细的资料,应该不是闹着玩。

总之先见一面,然后再考虑未来如何处理。

古月别无他法,听从了夫人的建议,又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跟姐姐胡敏在孤儿院的日子。

吃不饱穿不暖,挨别的小朋友欺负更是常态,他们极其渴望脱离这种生活。

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的姐姐胡敏因着出色的样貌和素养,得到了当地解放军的关注,被招募到文工团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工团

胡敏已经到了参军的年纪,可12岁古月并没有,领导也要求不能带着弟弟一起去文工团,但两姐弟感情深厚,不愿分开,古月更是嚷嚷着:“我也要参军!”

离别时,古月拉着胡敏的手不愿放开,追了部队三天三夜,没有任何吃食。

被发现后,领导们彻底佩服了,想起他们那为革命牺牲的双亲,叹了口气道:“罢了,你便留下吧。”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古月的相貌也发生了变化。

某次坐火车回家路上,一个乘客一直盯着古月,让他心里直发毛,疑惑地问道:“同志,您有什么事吗?”

乘客闻言挠了挠头:“我觉得您跟一个人特别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去安源

说着,对方拿出了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画上的人竟与古月长得十分相似。

这让古月陷入了困惑,直到对方解释道:

“我十分敬爱毛主席,而同志你跟毛主席太像了,我忍不住多看几眼。”

回去后,古月把头发往上一梳,跟毛主席更像了,彻底成为“名人”,后来的一次机遇,让他离毛主席更近了。

叶剑英:“像,太像了!就是他!”

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有人提出想要在银幕上看到毛主席的身影,为了缅怀这位伟人,党中央号召:要求文艺工作者树立雄心,敢于塑造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艺工作者

在此号召下,不少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影片陆续上映,可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演员的演技很出挑,可他们并不像革命家本人的形象。

大多数人又是描眉又是垫鼻的,再精湛的妆效也很难让人入戏,何况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很是亲切,人们对他们更是熟悉。

所以国务院文化部和解放军总部发下一个通知:在全国挑选适合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特型演员。

通知一下达,各地推荐了不少演员。

可要选出符合民众心目中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形象,是极其艰难的事情,何况在中国人民心中,毛主席是高光伟岸、难以磨灭的,所以挑选合适的演员更是难上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两年后,几十张来自中南军区的演员定妆照,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中央政治局委员、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的桌上,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可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胡可却不甘心,他始终认为最为关键的是演员的外形要像,这样观众才会认可这部影片。

一段时间后,有位同事告诉胡可

“昆明军区有一个极像毛主席的,曾经冒充过毛主席,可就是没演过戏。”

胡可很惊喜,笑着摆了摆手,表示不会演戏可以学,自己还要去昆明军区看看,他们所说的就是古月,当地百姓常常把他误认为是毛主席,所以才这么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

不久,胡可前往昆明军区视察,指名古月陪同,经过对古月本人的一番考察,胡可可谓是满意得不得了,回京之后直接把古月的照片送到叶剑英元帅手中。

此时,叶剑英正因演员挑选的问题头疼不已,戴上兜里的眼镜,俯身将桌上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时而满意地点了点头,时而眉头紧锁,发出一声叹息:

“都是好演员,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耿飙同志你怎么看?”

耿飙顿了顿,并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惊奇地盯着无意洒落在地的相片:“你看,他怎么样?”他拾起相片递给叶剑英。

拿到古月的照片之后,叶剑英愣住了:“像,太像了!就是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说着,他立马掏出一支笔,在上面做了个标记,决定让他饰演毛主席。

可这一决定让古月犯了难,毕竟他没有学过表演,何况自己也39岁了,在昆明也有稳定的事业,真的要再次“折腾”吗?

他拿不定主意,在胡可的劝说下,犹豫着问妻子要不要转行。

就等着他问出这句话的桂萍,毫不犹豫地对他说:

“你是被解放军从孤儿院解救出来的孩子,党需要你,难道你不应该冲在前面帮助党吗?”

桂萍起初也担心丈夫因不会演戏而耽误工作,但几番分析下来,认为这对丈夫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就这样,古月便开始了他的演艺之路,也才有了开头这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影视片段)

李敏:“你的面容太像我父亲了”

李敏很小就跟母亲去了苏联,12岁才回国,很少接触父亲的她见到毛主席,更是激动地落了泪。

虽然回到了家,却很少有机会见到工作繁忙的父亲,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说上两句话。

结婚后,她搬离了中南海,跟父亲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一直到毛主席逝世,她都在懊恼没能尽到身为儿女的责任。

不久,《西安事变》一经播出,作为毛主席特型演员的古月正式得到影视圈的认可,全国人民都注意到了这位与毛主席特别相像的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中的古月

就连从不看电视的李敏看到他的那一刻,都愣了几分钟,嘴里喃喃道:

“太像了,他连父亲下意识的小习惯都表现出来了。”

此后,她成为古月的粉丝,也有了和这位特型演员见面的念头。

直到198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后台,经编剧的搭线,李敏终于见到了古月。

“您的面容太像我的父亲了!”

李敏跟他交流起来,也聊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女儿李讷扑向古月泣不成声

临别时,李敏干脆向古月发出邀请,询问他12月26日有没有空,希望他能来做客。

“12月26日是我父亲的生日,为了缅怀他,当天会有很多老同志前来吊唁。”

听闻此话后,古月爽快地点了点头,表示参加毛主席的吊唁是他的荣幸,自己会准时到访,随后向毛主席的雕像鞠躬示意。

12月26日那天,古月身着军装来到了现场,客厅里坐着交谈的人一下子顿住了,齐齐围上去,惊喜道:

“您就是古月同志吧!大家伙都看过您演的电视剧呢!”

这些老同志向来亲切,古月也不再拘谨,跟众人攀谈起来,也了解到了更多毛主席日常的小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伯钊、杨尚昆、古月、于是之

主席爱吃辣椒、爱吸烟;主席在翻阅文件时嘴里总是嚼着茶叶;主席在散步时左手会自然地垂着;主席喜欢跳舞,每次听到湖南的民谣和歌曲,他总能精准地找到节拍;主席生活十分简朴……

随着李敏的引荐,古月接触到了很多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见到了很多未曾变过的照片,找到了饰演“毛主席”这个角色的灵感。

古月身为一名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对主席感触比旁人要深,但他不仅仅专注于毛主席本身,还有自己对毛主席的理解。

毛主席是领袖,也是一位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位会喜怒哀乐的父亲。

此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古月更多启发,也让他恍惚起来,结合千言万语,拼凑出一个完完整整的毛主席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此,扮演好毛主席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时的古月只是得到了影视圈的认可,并没有完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毛主席”,他得到人民的认可还要数这件事。

古月:“主席可爱的一面不要删掉”

1989年,古月接到了《开国大典》的邀约,这是最吸引古月的影片,即使当时他手上还有另一部影片,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次机会,哪怕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可刚开始拍摄,捧着剧本看得津津乐道的古月便被告知,要删掉一场戏,他当即变了脸色,忙问为什么?

导演犹豫了一瞬,便说道:“这段戏显得主席有点儿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看着剧本,满脸不赞成,这段戏的内容是这样的:毛主席收到了战士送来的香烟,像得到了宝贝一样,因为他的香烟被缴获了,自己已经几天没抽烟了。

这时,周总理过来了,害怕被发现什么端倪,主席匆忙将香烟藏了起来,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烟瘾犯了的主席自然不乐意了,一直追着讨要香烟。

自李敏引荐,古月受到主席身边人影响颇深,他认为这段戏的主席很贴近生活,充分展现了主席可爱的一面,不该删掉。

思索一番后,他对导演说:

“刻画我们的伟大领袖时,不单单要描绘他们的英明神武,更要体现他们的七情六欲,触及他们的忧虑,这样放到幕前,人物才是真实的,而且这场戏也体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感情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

这场戏保住了,结局也正如古月说的那样,《开国大典》上映后,因着这段戏受到了观众喜爱,也让群众感受到,原来我们的伟大领袖有这么可爱的一面,这时候的毛主席是贴近人心的。

1989年古月因为《开国大典》受邀参加国宴,宴席上不少人看到古月都会大呼一句:“你是毛主席!”

把古月急得直摇头,哪怕有人解释他是演员,仍旧难以抵挡毛主席的魅力,场上不少海外侨胞都满含热泪地跟他握手,可见毛主席的影响之深厚。

1990年,古月凭借《开国大典》获得了第十三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真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拿奖不是古月的最终目标,他始终保持初心,要将毛主席这一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为党的事业献出一己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毛泽东的故事》上映,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见证下,古月的演技又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大火之后,古月依旧保持着低调的作风,被调侃时,也只是笑了笑说:

“自己只是一个演员,哪有资格摆谱呢?”

2005年,古月因为长期操劳演艺事业,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但为了工作还是去参加了一个文体活动,后来身体不适,突发疾病遗憾离世。

成为“毛主席”的27年里,他一共扮演了84次毛主席,获粉无数,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不少人自发前去吊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遗憾到底还是成为了永久,他立下的演100次毛主席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演伟人是孤独的,但古月这一路的成长历程并不孤独,也正因为他,新中国的影视圈注入了活力,毛主席的形象被更多人了解、熟知。

看着他留下的影片,我们怀念着过去也展望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