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越边境战场,唐立忠趴在弹坑里心如火燎,眼前越军暗堡的三挺机枪还在持续不断地发出“笃笃笃”声。

这个敌军暗堡他已经炸了三次,也只是给它掀开了一个缺口,怎么能让它哑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名战友爬了过来,唐立忠伸手抢过他怀里的炸药包,冲到暗堡前,拉响导火索,一挺身,把炸药包塞进了缺口里。

一声巨响,暗堡飞上了天。

因此一战,唐立忠荣立一等功,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时的唐立忠才18岁,穿上军装也不过52天。

在入伍这么短时间里一战成名,这个唐立忠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呢?后来他又获得了什么军衔呢?

农家子弟,立志从戎,入伍特务连

1960年6月,唐立忠出生于江华瑶族,祖籍湖南江华,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唐立忠从懂事起,就开始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立忠

砍柴做饭、喂猪放牛、下地收庄稼,这些平常农家的活计,凡是他能做的,唐立忠都主动挑起,唐立忠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忙于活计的同时,他还需要照顾她们。

从小就开始承受生活的磨炼,唐立忠不仅变得懂事,养成了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造就了一身健壮的体格。

1978年底,中越边境日趋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同年底,上级发出号召,鼓励广大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

从小就一心想当兵的唐立忠,说服了父母,来到征兵点,加入了报名队伍,20多人的报名队伍,经过一轮体格筛查,最终只留下了6人。

唐立忠那让生活磨炼出的壮实体格,给他加了不少分,不但被批准入伍,还被分配到了团部直属特务连。

一抵达原陆军41军123师368团团直特务连,唐立忠就开始了紧张严苛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务连的训练和曾经的新兵训练完全不一样,直接略过了普通新兵的队列练习,所有科目都是为了实战做准备的。

短短不到两月的临战训练,给唐立忠留下了无比深刻的记忆,他曾回忆说:

“训练量很大,很艰苦。”

唐立忠的临战训练要求掌握各式武器弹药和设备的使用,演练中全部使用真枪实弹,不但要掌握使用技巧,还要学习理论知识,确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就能用,还得用的好。

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主动进取性格的唐立忠,每项武器他都来回拆解、摸索研究,稍有不懂的地方,就和战友们一起探讨论证。

就如同小时候在家里,他希望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一样,此时的他希望掌握更多的技能,能在国家和部队需要的时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作为一名新兵,留给唐立忠的训练时间还是太少。

越南对中国持续不断地挑衅,严重威胁了我国边疆的和平稳定,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7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对越南发起自卫还击作战。

入伍不过52天,唐立忠就接到了前往配送连队报到的命令,准备开赴前线,经过简短的战前动员, 2月16日,唐立忠所在部队抵达了中越边界。

根据战斗安排,唐立忠所在的41军担任高平战役的主攻部队,负责清除进攻路上的一切越军据点。

41军下属的3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和2个高炮团,分别部署在念井、朔江和茶灵一线,战斗打响时,同时发起进攻,分进合击,直至占据高平。

而唐立忠所在的队伍负责爆破,为大部队开道,一个班准备十多包炸药,排成一条线,同时引爆,炸出一条120米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事先计算好药量、距离、间隔、时间等一些参数,为了务求开辟出一条完美可用的通道,唐立忠在这上面也不知演练了多少次。

2月17日凌晨,准备出击的部队一早就部署在了边界线上,每个人都凝神静气,任何异动和响声都不敢发出,所有人都静静地等待着战斗信号发起的那一刻。

为了在战前抓紧时间休息,一些战士趁着空闲打起了小盹。

还没有任何战斗经历的唐立忠,一双眼睛盯着漆黑而又寂静的夜空,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反而心平气和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初出茅庐,果敢机灵,一炸敌军暗堡

6时40分,一门门大炮吐出了火舌,一发发炮弹向敌军方向飞去,铺天盖地的炮火映红了半边天,每一次爆炸响起,都震耳欲聋,连树木也簌簌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在训练中,唐立忠也操作过大炮开火,但没有想到这么多大炮齐发却是如此惊天动地。

他和战友们,盯着远方的炮火,一时都有点发懵,愣在了当场。

368团的战士,像猛虎下山一般冲了过去,惊醒过来的唐立忠赶紧跟上了队伍。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唐立忠很快就和队友完成了爆破开路的任务,之后,奉命后撤,跟随在368团7连的队伍后面。

唐立忠所在的战场,越军不仅依托高地布置重兵防守,还修筑了各种掩体和暗堡,挖掘了大量堑壕,力求阻止我军的进攻,延缓我军的行进速度。

越军藏在这些暗堡和掩体里,对我军战士进行偷袭和进攻,7连很多战士就这样牺牲在他们的枪口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连伤亡很大,需要人手增援,谁愿意跟我上去?”副指导员大声说道。

“指导员,我去!”唐立忠立即举手说道。

初出茅庐的唐立忠虽然一开始被大炮齐发的阵势吓懵了,但看着战场上班排长带头冲锋,战士们一个个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他立即就恢复了斗志。

可是战场毕竟是残酷的,不仅要消灭敌人,保护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唐立忠踏进一条堑壕,刚站起来时,突然发现眼前冒出一个越军士兵的脸,距离之近,让还是新兵的唐立忠不由愣了一下。

那个越军士兵显然不是善茬,反应速度极快,刚一照面,举起手中枪就射。

幸好,唐立忠条件反射般地蹲了下去,对方一梭子子弹打空了,他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一梭子子弹扫了过去,也顾不上是否击中,转身就爬出了堑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不忘甩手往堑壕扔出一颗手榴弹,身后一声惨叫传来,他知道敌军已经被消灭了。

这场小小的遭遇战,让唐立忠认识到,利用好每一个战场设施,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

唐立忠和战友们一起向前冲,刚靠近103高地,忽然前方地面上冒出三团火焰,意识到遇到了敌军暗堡,唐立忠立即就地卧倒。

他扭过头,却发现身边的6个战友反应慢了一步,没有躲开暗堡机枪的扫射,牺牲了。

前方是三个互成犄角,呈“品”字形排列的暗堡,不但位置不利于我军,而且里面的机枪火力凶猛,如不将其拔出,会对我军人员造成大量伤害,还会严重影响我军的攻击态势。

班长盯着前面的三个暗堡,正琢磨着如何把它们干掉,唐立忠爬了过来说道:

“班长,我去!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长看了一眼唐立忠,说道:

“前面两个暗堡,最好同时动手,比较安全。你和陈国华一人负责一个。”

班长一挥手,机枪手架起机枪对准暗堡射击,同时有几个战士向暗堡方向扔出了手榴弹。

在手榴弹的烟雾中,借着我军火力的掩护,唐立忠和陈国华抱着炸药包、揣着手榴弹向暗堡方向分别爬去。

前行了一段距离,看到暗堡前方有一个弹坑,唐立忠一个急翻身滚了进去,正好避开了敌军射出的一梭子子弹。

趁着敌人调整射击方向的工夫,唐立忠拉响了炸药包的导火索,一抬身,就把炸药包扔进了暗堡进出口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两声爆炸同时响起,看来陈国华也得手了,越军两个暗堡就这样被炸毁了。

剩下的一个暗堡离得稍远,位于一个土包上,由砖石精心垒砌,四周有三个射击孔,突突地向外喷火,显然敌军对这个暗堡经过费心设计,并不是那么好清除的。

唐立忠伏在地上,双眼盯着那个暗堡,心里计算个不停,该如何把它毁掉呢?

坚持不懈,五炸敌军暗堡,荣立一等功

唐立忠慢慢向前爬去,每隔一段距离,就投出一枚手榴弹。同时在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中,辨别着前方的机枪声,不断变换着前进的路线。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别人看来可能很短,但对于这时的唐立忠,他却感觉过了很久很久。

终于,唐立忠来到了暗堡下,他迅速拉动导火索,将炸药包扔向暗堡,自己一个翻身躲在了土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预想的爆炸并没有响起。原来因为早上下了小雨,导火索受潮,没有点着。

没办法,唐立忠拿出身上最后一个炸药包,俯身冲了过去,将炸药包靠在暗堡上,一拉导火索,再次翻身躲开。

这一次,炸药包还是没响,唐立忠暗叫倒霉,可是现在他身上已经没有炸药包了,难道用手榴弹炸不成?

正在他焦急的时候,一名新兵抱着炸药包爬了过来。

“交给我吧,我已经炸了两次,比较熟悉。”

唐立忠拿过炸药包,再次冲了上去,这次炸药包终于响了。

可是,等唐立忠凝神再听,敌人的机枪还在突突地射击,他探出脑袋一看,暗堡好好的还在,只不过多了一个小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另一个战士爬了过来,唐立忠也顾不得说话,抢过他手里的炸药包,又一次冲了上去,抬手把炸药包从刚才炸开的缺口塞进了暗堡。

这次,他动了个心眼,为了避免敌军把炸药包捅出来,他把导火索给切断了。

还没等唐立忠做好隐蔽,“轰隆”一声,炸药包就爆炸了,巨大气浪掀起的碎石和泥土很快就把唐立忠掩埋了。

等冲上来的战士,七手八脚把唐立忠扒拉出来,他的耳朵还嗡嗡作响。

不过好在,他没有受什么伤,看着眼前的班长,他平静地说道:“我完成了任务。”

因为此次战斗,唐立忠作战勇敢,战功突出,荣立一等功,战后,他还被中央军委授予 “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

然而这些荣誉,并没有让唐立忠觉得自己有多么特殊,他曾经回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并没有想什么,只是感觉这个事情我能搞定而已。”

只是,战争带给唐立忠的震撼才刚刚开始,那一夜,返回营地时,许多战友都没有回来,他终于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不易。

想着牺牲的战友,唐立忠心情沉重,整夜翻来覆去,都没有睡好觉。

在此后的作战中,唐立忠一直冲锋在前,和战友们一起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历经战火磨炼,他也终于从一个训练几十天的新兵,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

后来,唐立忠在部队一步步升职,直至大校军衔

1987年8月、2007年8月唐立忠两次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酷的战争磨炼了唐立忠,也使他认识到严酷的训练才能够保证战场上的胜利。

22年的带兵生涯中,他对自己的部下要求严格,每次训练都务求让战士们发挥自己的极限,他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

“训练就和打仗一样,不是你跑不动就可以不跑了,战场上是不承认弱者的。”

2007年,唐立忠调任广东惠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当有人问他:

“从武官转为政治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唐立忠平静地回答:

“这确实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当年打仗的时候,一发炮弹飞过来,旁边一名战友就牺牲了,经历过这些的人,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对我来说,唯有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一个英雄的本色,时刻秉持着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那些荣誉和军衔在他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保家卫国,为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才是他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