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冬到1930年2月,王稼祥同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党的高级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学习,成长为一名政治和思想坚定的共产党员。

25岁的王稼祥同志,在中央苏区任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要职。王稼祥同志在党内、军内,和毛主席、朱德军长、周总理一样,是中国工农红军四大领袖。

解放后,王稼祥同志是驻苏联首任大使。1951年1月,王稼祥同志任刚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可是,1962年,王稼祥同志的政治生涯戛然而止。年仅56岁的王稼祥同志,正处于革命事业的黄金时期,被勒令搬出了中南海。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人得志

时间要回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有两个人职务的变动引起人们分外注意。

一个人是康生,当时他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而另外一位就是王稼祥同志,他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中联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在职务上,康生高于王稼祥同志。

康生和王稼祥同志那么引人注目,是因为在过去,两人都被认为犯了一些“左”的错误。

康生在1947年领导陇东、晋绥、山东渤海等地土地改革时,实行了过左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同志则是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犯过“左”倾路线错误。

在新中国成立后,康生长期在山东养病,玩古董,收字画,整天悠闲地过日子。

当时,中苏两党关系紧张,中央组织了一个写作评论的班子,负责人就是康生。

可此时,谁也想不到康生竟然把魔爪伸向了中联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工作。

众所周知,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毛主席对“朋友”自然是重视的。康生就是在这个时期,借着工作之便,经常接触毛主席,进而堂而皇之地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对中联部的工作插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倾”错误

说起王稼祥同志的“左”倾路线错误,时间还要回到1925年至1930年,王稼祥同志在苏联时期,曾一度深受教条主义的影响。

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有一个“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说法。这是人们在讽刺王明和他“忠诚的追随者”,而王稼祥同志是这“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

1930年2月,刚刚回国的王稼祥同志,脚一落地就担任中央宣传部干事等职。

可是,“硬伤”很严重,他不了解国内实际形势,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一点儿也不接地气。

还没理出头绪的他就被拉进了王明等人和“立三路线”的政治斗争,并有意无意地成了王明路线阵营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稼祥同志意识到:目前的样子,与他在苏联了解的有关毛主席的情况很不相同。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到根据地去锻炼。

早在1929年底,王稼祥同志还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就听说了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了红色政权。

1931年3月15日,王稼祥、任弼时、顾作霖三人来到了江西宁都县的青塘。

王稼祥三人作为中央代表,参加了在这里召开的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如何粉碎敌人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围剿”。

王稼祥同志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毛主席,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生动幽默地把敌我情况,和作战形势作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红军将领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毛主席的信服。

会议间隙,王稼祥同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忙走近毛主席说:“毛泽东同志,我刚到这里,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打仗。听到你的发言,很有启发。会后,我可以向你请教一下吗?”

毛主席亲切地点头笑着说:“自己同志,莫要客气,我也想向你请教一下哟!”

会后,在毛主席的住处,王稼祥同志与主席畅谈了整个通宵。

两人对彼此的作品都很欣赏,一番寒暄之后,话题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从王稼祥同志在莫斯科的经历开始,问他马列著作中的某个观点,对斯大林的一些看法,再到四中全会的经过,后来又问他初进苏区的印象。

王稼祥同志一一作了回答,紧接着,就急不可耐地开始请教起这位心目中的革命家。

他从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问到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王稼祥同志有很多事情都想与毛主席深入探讨。比如:他们一起讨论了陈独秀右倾主义的结果;又到为什么后来“左”倾盲动会失败。

两人深入交流了红军队伍一步步壮大的原因;根据地要如何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讨论了有关当前对中央指示,和四中全会精神要如何去理解等。

王稼祥同志有很好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自然有一些地方与毛主席的看法、角度不同,但是两人都非常坦诚地各自表明己见。

最后,又回到当前红军的作战原则问题,和如何进行反“围剿”的斗争。

不知不觉天都亮了。

毛主席提笔写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送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同志对这字的内容和书法都赞不绝口。

这还没有完,毛主席把有关于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有关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的报告以及总结,内容包罗万象的材料,一一清点,交到王稼祥同志手里。

王稼祥紧紧握着主席的手说:“你一直在第一线与敌人斗争,阅历深广,经验极其丰富。你讲的道理听起来简单明了,却又是非常有力量,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人之举

王稼祥同志到达根据地后,被任命为苏区中央局委员;1931年10月下旬,成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1月7日,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27日,任中央政府外交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

当然,王稼祥同志升职那么快,除了本身从苏联学成归来,理论功底扎实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与王明、博古等同志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还是同乡。

相比王稼祥同志的一路高歌,毛主席则被排挤,离开了前线。

尽管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事实,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但王明、博古一伙,硬是要按照他们的极左方针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反对的,可是,他的建议一点儿不被倾听。

刚来这里半年的王稼祥同志,在这个时候勇敢地站出来,明确表明支持毛主席,并大声说出:“指挥重任,非毛莫属。”

但是,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是少数,结果是非常惨烈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一票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路上,王稼祥同志听取,毛主席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王稼祥同志敏锐地认识到:王明、博古、李德的军事思想和指挥方针,完全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必须取消他们的军事指挥权。

恰在此时,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获得情报,说:“贵州方向敌人布防薄弱。俩人当即计划:不去湘西,要去贵州,让蒋介石白忙活一场。

可是,当时,毛主席没有军事指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同志说:“你放心,我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