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瑞岐来说,1949年有两件事儿很重要。

首先是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儿,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一系列载入史册的连锁反应,老百姓分到了田地,真正翻身做主人,改天换地以后,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模样。

第二件事是关于自己的小事儿,同样是在这一年,自己终于回到了暌违十几年的故乡。

张瑞岐是回乡结婚的,他跋山涉水,终于回到了陕西省清涧县张家山村,令张瑞岐没想到的是,自己回家以后,家里人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自己结婚的大小事情。

又过了两天,锣鼓声和鞭炮声就响了起来,街坊四邻以及亲朋好友纷纷过来帮忙,大家都喜气洋洋,想要看看快三十岁的新郎官是个什么模样。

人们聚在一起闲聊张瑞岐身上的奇闻异事,大家都知道他去当兵了,但具体当的是什么兵,人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有人说张瑞岐蹉跎了很长时间,在部队这么久,这都要结婚了,什么东西都没有挣回来,这十几年都白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人说他其实是在部队里犯了错误,不然为什么突然就复员回家了?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村民们想不到,几十年后有一名邮递员来到了张家山村,这名邮递员找到了已经年迈的张瑞岐,交给他这封邀请函——中央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座谈会。

为什么邀请他?这还得从婚礼上的一份礼物说起。

一场告别会

1949年5月16号晚上,北京香山的一个小餐厅中,16位小伙子围坐在一间小餐厅中,他们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警卫战士。

他们都有点伤感,因为自己的班长兼任小组长的张瑞岐要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动筷子,他们似乎都等待着一个人过来。

没过多久,脚步声响起,张瑞岐马上站了起来,其他人也迅速反应过来,整整齐齐地站着,就像以前那样,一如既往地守护在那个人身边。

迎面走来的人不是他期待的那位伟人,可他依旧感觉自己受到了偌大的重视,因为来人正是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

李银桥的经历太传奇了,早在1938年6月,他就参加了革命,在队伍中,他曾经学习的功夫可就派上了大用场。

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科机要通信员,后来更是担任周总理的卫士。

李银桥是毛主席身边最信赖的卫士长,所以,他的出现直接代表着毛主席的某种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李银桥

李银桥马上开始主持欢送会,他语气诚恳地对张瑞岐说道:

“主席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实在是不能到现场了,但主席给你准备了一些东西。”

说完,李银桥马上拿出了毛主席为张瑞岐准备的礼物,那是一条当时很少见的五台山牌香烟,还有当时老百姓买不到的北京水果糖。

这时候张瑞岐已经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毛主席果然没有忘记自己,正值国内风起云涌之际,每天各种繁杂事务缠身,主席竟还有这份心意。

但欢送会上的悲伤气氛依旧止不住,会场的氛围慢慢变得安静起来,又过了一会儿,门口脚步声再次响起来。

此人的出现,让警卫战士们纷纷让座,这位血气方刚、英武不凡的人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

毛岸青代表父亲来给警卫班长张瑞岐送行,毛岸青进门以后,递给李银桥一个红色封皮的塑料本子,李银桥则庄重地交给了张瑞岐,只见这个本子上有几行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字:

张瑞岐同志,希望你回到陕北以后继续工作,永远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泽东,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六日

种种往事浮上心头,此时的张瑞岐不禁回想起参加革命的这么多年,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最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最正确的人。

少年立志出乡关

张瑞岐自己的故事并不复杂,就像当年的很多人一样,他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土窑洞中。

只不过,他出生的年份不好,这一年是1918年,清朝已经是过去式,但各个军阀混战不休,老百姓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阀混战

不知何时,万恶的旧社会在他们身上横加赋税,要不就有地痞恶霸过来打秋风,张家一共就那么几亩田土,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只能勉强果腹,横征暴敛之下,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所有家庭中,家里的好吃的都是紧着孩子,而张瑞岐发现,不管洪涝或者旱情,肚子总能填得鼓鼓的。

自己是这个家的根儿,所以张瑞岐必须要学会懂事,他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十分不易,所以自己长了些力气以后,马上开始帮着家中干力所能及的活。

但少年孩童同样有着梦想,1936年,他已经18岁了,长大成人的年纪,脑海中自然有些不能告诉别人的想法。

同一年,红军部队已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恰好来到了张家山村的附近。

战士们打算在这里暂时休息会儿,很多红军战士马上开始扎营,他们的到来更是给张家山村带来了一项新的事物——土地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却改变张家山村命运的事物,以往作威作福的地主被推翻,最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去给地主家当长工了。

红军就是一个保护老百姓的队伍,张瑞岐自然也是深受震撼,他和乡亲们一路,想要去红军的驻地看看,瞧瞧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采。

没想到第一面就让张瑞岐感到了灵魂上的共振,红军一直有着一个伟大的传统,那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即便当地老百姓想要把自己的粮食送给红军,红军将士依旧纪律严明,坚决不吃百姓的一粒粮食。

张家山村的日子越来越好,那些有着一身力气的年轻人们自然也想加入这支队伍,跟随他们去四面八方,想要解放其他的穷苦人们,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过得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伍生涯

这一年,张瑞岐只有18岁,家里人已经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可他还是执意要参军,父母此时表现出了难得的开明,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鼓励孩子去了部队以后,一定要小心。

张瑞岐加入了红军,背后是故乡,前方是中国的前途,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穷娃娃,他表现出了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部队中,张瑞岐的表现也堪称卓越。

最后,经过层层选拔,张瑞岐顺利成为了中央警卫团中的一员,直接负责保卫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等一干重要领导人。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小战士,因为不管什么事情,张瑞岐总是能安排得特别熨帖,大事小事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有时候毛主席也会惋惜,这么机灵的一个小伙子,居然没有读过书,实在可惜。

所以在闲暇时光,毛主席经常教他识字,希望他能增长一些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些时候,毛主席总是劝张瑞岐回家,不是毛主席看不上这个小伙子了,而是主席觉得,他有比陪在自己身边更重要的“大事儿”。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毛主席就开始劝张瑞岐,让他抽时间赶紧回家探亲,说是探亲,其实主席知道,在参军之前家里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一直等着这个小子回家结婚,人家姑娘都等了十年了。

抗战已经结束了,我们赶走了日寇,国家看似平定了,所以毛主席觉得,婚姻大事最为重要,不得不重视起来。

张瑞岐不想走,自己从中央警卫团调到延安枣园后,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那一刻起,就决定要保卫主席,他直接说道:

“主席,我现在不能回家,现在的局势还不知如何发展,我得完成保卫您的重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家里的那门亲事,说起来是好事儿,但张瑞岐心中早已经黯淡下来,已经十年了,人生有几个十年,恐怕那姑娘早已经嫁作他人妇了。

就这样,张瑞岐留在了毛主席身边。

蒋介石没多久就撕毁双十协定,大肆进攻我军部队,身在延安的中央也被迫进行转移。

那是1948年3月,中央机关打算离开陕北,前往西柏坡,这是一件最机密的事情,以往中央机关转移的时候,其他战士们都不能提前知道。

但毛主席却在杨家沟学校的山疙瘩中,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其他的警卫战士们,主席说道:

“同志们,这次我们要离开了,去哪里呢?去河北,路途很远,中途还要经过敌人占领的地区,我们只能凭着意志,靠着两条腿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给了警卫战士们一个选择,他知道所有同志都不害怕,但终究有故土难离的人,陕北同样需要革命,留在这里也能发挥光和热。

陕北出身的战士马汉荣马上表示,想要和主席一起去,毛主席风趣幽默地说:

“你这小青年,想去看看火车了是嘛?”

张瑞岐当时低头不语,毛主席接着说道:

“张瑞岐,家里不是给你订亲了吗,都三十多岁了,还顾不上结婚,你就别去了。”

张瑞岐马上说,自己不回去,要把毛主席送到河北以后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看张瑞岐意志坚定,十分坚决,于是就同意了他的要求,主席说:

“就照你的办吧,我们去看看华北大平原,这次我们可就是去解放上海、北平、天津了,解放以后,你也去看看大城市。”

到了西柏坡以后,毛主席在一个农家的小院落中,再次和张瑞岐谈心,张瑞岐实在不想离开。

毛主席看着这个跟了自己好几年的小战士,终于松口:

“我们也快要去北京了,这样也好,去那里看一看,逛逛故宫,回去以后,就和家里人讲讲北京的故事。”

到了北京以后,张瑞岐这次是真的要走了,毛主席现在已经十分安全了,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正在和国民党残部作战,所以张瑞岐觉得是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5月17日,也就是举办欢送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毛主席亲自把张瑞岐交给了贺龙元帅,让他乘坐飞机,从山西回到陕北,毛主席格外嘱咐张瑞岐:

“回家以后,替我向陕北老乡们问好。”

一份厚礼

张瑞岐回家了,回家以后,家里的所有事物都让自己感到非常陌生,但父母没变,那位当年说亲的姑娘,居然等了自己足足十三年,她此时也三十多岁了,一直无怨无悔地等着他。

所以,张家山村的这场婚礼,已经迟到了十几年了。

村里人都对两手空空回家的张瑞岐有些看法,甚至猜测他其实在部队里犯了错误,结婚是好事情,但谁也不想冠上一个“逃兵”、“犯错误”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们没想到,张瑞岐大喜的日子,有一辆军车开到了村子里,下车以后,车里的战士首先就是对他端端正正地敬礼,然后非常熟稔地祝贺道:

“哥,我们祝你结婚快乐啊!”

来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和自己同样出身陕北的马汉荣,更是自己昔日的部下,张瑞岐非常感动,但也有些好奇,询问道:

“你不在中央保卫毛主席,怎么到我家来了?”

马汉荣也不隐瞒,他直接从车上拎下来一个大箱子还有一封信,然后,四周的村民都听到了马汉荣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派我来的!他知道你结婚了,这是主席给你随的份子,你一定要收下。”

群众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张瑞岐当兵还真的当出了名堂,就连毛主席都给他随份子,这可了不得!

事实上,毛主席确实给张瑞岐备了一份厚礼,箱子里是足足100万元(民国旧币),信上也是主席祝贺张瑞岐终于成家。

看到这里,张瑞岐真的无比感动,朝着北京的方向,像以往无数次那样,郑重地敬了一个礼。

结语:

几十年过去了,张瑞岐也到了耄耋之年,他吐字都不清楚了,站在田垄上,有时候觉得这一辈子太快了,也太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岐

快的是四周日新月异的变化,慢的是自己的心态,怎么也老不了。

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没有给毛主席丢人,回到家乡以后,他种田耕地,一干就是几十年,种出来的树更是成了村里人的摇钱树,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他实在忘不了当初答应的承诺,自己永远都会忠实于人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