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人物:吴友俊

非主流亲子教育专家、“全球十大课堂”创始人

一位爸爸,过去十年,为了儿子收获成长,开发了一项“独一无二”的课程:全世界范围寻找优质资源,亲自带孩子去体验去学习。曾跨越7大洲4大洋数十个国家,南极、北极、赤道、亚马逊热带雨林、加纳帕戈斯群岛、马赛马拉大草原、东非大裂谷、以色列死海以及美国NASA、马斯克Space X星舰发射基地,均留下他们的足迹。只要发现有值得儿子去的地方,他都“倾尽全力”去达成计划。如今儿子已经上高中,给自己的定下的人生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

这位爸爸做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朋友知道后,纷纷要求同行,希望孩子也能看世界的同时收获成长,这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老总、福布斯企业家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爸爸。在此之前,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和家庭的关照。每一次活动中,他们都变身“超级爸爸”,完美实现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这位爸爸也是一位企业家,但同时,他还是一位非主流亲子教育专家,一位影响了更多爸爸的“超级爸爸”。

他叫吴友俊。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的?考100分?还是去哈佛或者清华?我认为都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有胸怀、有格局、有胆识、有魄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吴友俊也并非一位称职的爸爸,忙于工作天天出差,对孩子教育的缺位一度令他十分内疚。

他曾让儿子推迟一年上小学,报名让他参加全国各地的旅游项目,但很快发现,孩子的视野是被打开了,体验也十分丰富,但每到一处就像打卡,并没有在学识上有多大收获。这让吴友俊陷于思考,如何才能让儿子在玩耍过程中吸收到更多营养,同时还能拥有更多品质呢?

他发现,答案只有一个:深度陪伴。“6-12岁,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太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陪儿子第一次去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儿子第一次去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但仅仅陪伴就够了吗?显然不是。

很快,在与儿子的互动陪伴过程中,他探索出了一条路径,那就是直到现在仍被很多爸爸追捧的“全球十大课堂

吴友俊说,这些课程其实就是给孩子搭建的一个“成长体系”,在沉浸式、场景化的体验过程中,爸爸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共同进步,共同收获。

比如,儿子7岁那年,吴友俊排除万难成功带他去了南极,并让儿子成为当时全球“最小”到达南极的孩子。当时整队20余人,在南极半岛登顶火山口的时候,只有5人成功登上,其中一个就是吴友俊的儿子。

7岁时去南极登上火山口开心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岁时去南极登上火山口开心一刻

此行,他还陪儿子完成了极地小专家的系统科学课程,涉及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诸多研究领域。这件事情,吴友俊和儿子还被央视专题访谈。

吴友俊说,为了儿子,他倾尽全力也要去寻找各种优质资源。

11岁在去马丘比丘的火车上加入火车乐队弹吉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岁在去马丘比丘的火车上加入火车乐队弹吉他
12岁在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小学与当地小孩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岁在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小学与当地小孩互动
徒步北极黑沙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步北极黑沙滩
在南极冰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极冰泳

来一起感受一下这几年吴友俊给儿子设计并已体验过的“全球课程”:

8岁——东非肯尼亚动物大迁徙,观摩非洲雄狮,做赤道磁场实验;

9岁——前往以色列,感知三大宗教发源地。体验死海漂浮为什么沉不下去?

10岁——去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了解毕加索童年的故事、在圣家族大教堂,听艺术家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场景课堂,听大师分享“魔鬼建筑师”高迪的故事;

11岁——巴西、秘鲁,了解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自然生态,感受伊瓜苏大瀑布的冲击力,了解秘鲁马丘比丘的玛雅文明,以及人类在南美洲的迁徙过程;去加纳帕戈斯群岛,探究达尔文研究这里的物种是怎么写出《物种起源》的?

12岁——去俄罗斯,听哲学博士、神学专家专题讲座;去北极黄河科考站,在科学家带领下做了很多极地试验;

13岁——去美国NASA太空中心,跟随美国宇航员、国际空间站总指挥焦立中博士学习太空课程,进到NASA科学家工作的地方,观察NASA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

14岁——系统性学习中国上下五千年十大课堂;

16岁——去以色列,了解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让沙漠变绿洲的滴灌技术、听全世界第一个做出人造牛肉的创始人分享他的故事。

17岁——去马斯克Space X星舰发射基地,了解马斯克未来的火星计划。

星舰发射基地,了解马斯克未来的火星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发射基地,了解马斯克未来的火星计划
参观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

不仅如此,吴友俊还根据不同目的地,不同内容,不同场景,安排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为孩子进行指导与讲解,其中不乏首席科学家、院士、大学教授等。

比如,去以色列时会安排特拉维夫大学张平教授做随行讲解,融入历史人文知识;去南北极,会邀请极地研究专家Wilson博士做专业讲解,中科院极地研究专家李志军教授指导;去西班牙,有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雕塑系主任Dr. Josep Cerda先生指导;去美国,有NASA首席科学家AngeliaHansen博士和NASA兰利高级教育顾问Karen Ricks参与指导……

去阿根廷博卡青年足球俱乐部,与马拉多纳当年的队友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阿根廷博卡青年足球俱乐部,与马拉多纳当年的队友在一起
在赤道博物馆,听厄瓜多尔大学教授讲解赤道相关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赤道博物馆,听厄瓜多尔大学教授讲解赤道相关知识
在秘鲁,听专家讲解亚马逊热带雨林印第安人的迁徙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秘鲁,听专家讲解亚马逊热带雨林印第安人的迁徙路线
与美国宇航员、国际空间站总指挥焦立中博士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美国宇航员、国际空间站总指挥焦立中博士在一起
与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站长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站长在一起
和著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星巴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著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星巴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过程中,儿子的变化与成长,让吴友俊欣慰。“以前他腼腆内向,现在大方又开朗;因为近距离看过无数自然现象,我发现他有了很强的洞察力;因为见识过全球的文明瑰宝,他也具备了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关键的,发现他更信赖我了,父子关系更亲密了。当我们深深链接时,我已经把身上的坚强、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了他。”

北极大课堂开课前父子两人共同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极大课堂开课前父子两人共同准备

在访谈吴友俊的时候,他给我看了儿子13岁时写的作文《生命之线》,第一次读到时吴友俊深感意外,他没料到儿子的思想与格局远超他想象。更难得的是,他发现正是因为陪伴儿子走过很多地方,见识了世界的不同,儿子的世界观早已形成,并有了他自己的独立认知。

这篇作文中不仅描写了自己的很多经历,还写了因为去了不同的地方,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比如去伊瓜苏瀑布,他说时间就是从瀑布顶端到底端的瞬间;去挪威奥斯陆维格兰生命公园,他与树和石雕进行了对话;去了南极第一次有了荒岛的探险历程;去了西班牙哥伦布大教堂,真正意义上理解了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观察巴西伊瓜苏大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巴西伊瓜苏大瀑布

给儿子全球开课几年后,好多企业家爸爸们来找他报名参加,也要求跟随他的路径,带孩子一同去体验。他说,这不是单纯旅游,而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胸怀、有格局、有胆识、有魄力的“生动课堂”。

在太平洋恶魔岛潜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太平洋恶魔岛潜水
在北极登陆时玩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极登陆时玩冰
在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
在加纳帕戈斯群岛观察千年海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加纳帕戈斯群岛观察千年海龟

不过吴友俊有自己的规矩和原则:

不能妈妈带孩子,只能是爸爸带孩子;

不能走马观花,节奏要放慢;

不能半途而废,来了就要坚持到底;

不能娇纵宠溺孩子搞特殊,大家都一样;

不能只游玩不参与课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其实初衷真的就是为了儿子。我做什么不重要,儿子最终收获什么更重要;让孩子读不读名校不重要,他知道自己未来能帮助社会做什么更重要;学习多少知识不是目的,孩子建立的底层思维逻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很重要。”

吴友俊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观察力和洞察力,就不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唯有从大自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才是父母给儿子最重要的帮助。

现在吴友俊的“全球课堂”,有一个新的名词:爸爸let'sgo全球十大课堂。“这个课堂就是让爸爸带着6-12岁的孩子,共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培养一个有胸怀、有格局、有胆识、有魄力的孩子!”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教授给孩子们做赤道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教授给孩子们做赤道实验
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听专家讲诺贝尔科学探索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听专家讲诺贝尔科学探索精神

与此同时,吴友俊还在近年开发了一项“上下五千年十大课堂”,课程内容从改变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走向的十个节点出发,旨在帮助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三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力量,塑造和养成国际视野,形成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

“所有课堂都有强大的专家学者参与指导,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习故事化,运动游戏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不是靠规划出来的,要相信孩子的天赋永远在你之上,我们作为父母只能提供帮助和方向,孩子自己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个选择之前,他只有不断地见识,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想和吴友俊一起,带着孩子,来一趟说走就走的“爸爸去哪儿”吗?

——漫成都·人物——

文字|Anyu

编辑 |Penny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主编/出品丨王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