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治愈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而微创手术是早期肺癌手术的首选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方面,微创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然而,肺组织切除多少、淋巴结清扫范围大小、手术时间长短、我国肺癌患者的癌基因突变特点、磨玻璃型肺癌的诊治策略等仍是临床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带领项目组建立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诊疗体系”,该项目共有18项创新成果24次写入14项国际肺癌诊治和分子检测指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项目成果在全国多数三甲医院和国际医学中心得到推广应用,使我国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国际领先,IA期患者5年生存率93.6%。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首创“肺癌微创手术3.0”理论,提出肺癌术中行亚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新指征

1.提出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的精准指标:项目组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03例临床I期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数据,发现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前腺癌(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患者接受亚肺叶切除后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达100%,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浸润前腺癌是亚肺叶切除术的精确指征,并建立了浸润前腺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方法,诊断一致率高达96%。

2.揭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早期肺癌的纵隔淋巴结清扫:项目组首次提出对于术中病理确定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2 cm贴壁型腺癌不需要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2 cm的鳞癌和黏液腺癌可以行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研究成果,项目组制定了基于肿瘤部位、磨玻璃成分及术中冰冻病理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策略,发表了国内外迄今为止首篇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前瞻性临床试验,为肺癌患者接受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

3.首创“肺癌微创手术3.0”创新理论:肺叶或全肺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是肺癌根治术的标准术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会切除大量正常肺组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肺癌微创手术3.0”理论:以“器官微创”少切肺组织为核心,整合切口微创和系统微创,对于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械通气和麻醉药物对患者造成的系统性损伤,使患者接受最小创伤的同时获得最佳疗效。

建立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以驱动基因突变为主的分子分型体系,为筛选合适的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建立重要基础

1.描绘我国早期肺癌以驱动基因突变为主的“分子分型图谱”:项目组自2008年起系统地开展我国肺癌患者以驱动基因突变为主的分子分型研究工作,描绘富有中国特色的“分子图谱”,包括近90%的患者存在驱动基因EGFR、ALK、HER2和KRAS突变,是靶向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女性患者的癌基因EGFR、HER2及KRAS突变率与肺腺癌病理亚型和年龄相关,提示我国女性肺腺癌患者癌基因突变图谱有望为指导靶向治疗策略及预测患者生存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发现TP53基因突变、染色体臂水平拷贝数变化和HLA杂合性缺失等是肺腺癌进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为预测肺腺癌恶性进展以及发现肺癌药物治疗新靶点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

2.发现我国人群肺癌发生的重要融合基因:项目组建立了“基于mRNA表达不平衡的融合基因检测技术”,即采用定量PCR 的方法检测断裂点前后ALK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融合基因,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接近100%。此外,项目组发现8例新融合基因突变,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融合基因ITGB1-NRG1,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发现磨玻璃型肺癌的新特点,减少过度检查,节省医疗资源

1.首次提出磨玻璃型肺癌是一类特殊的临床亚型:项目组根据对上海社区人群和我国不同地区2万余人开展的前瞻性低剂量CT筛查结果,定义了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是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新的高发人群,并首次提出磨玻璃型肺癌是一类特殊的临床亚型,为磨玻璃型肺癌的个体化诊治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此外,项目组通过736例磨玻璃型肺癌患者数据研究,发现CTR并不能很好预测我国磨玻璃型肺癌患者预后,而病理学上的肿瘤细胞浸润程度是更适合我国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2.精简磨玻璃型肺癌患者术前检查流程:项目组通过研究1026例肺癌手术患者数据,并在国内十家医院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磨玻璃型肺癌患者中支气管镜和骨同位素扫描的阳性率均为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项目组首次提出磨玻璃型肺癌患者术前无需行纤维支气管镜和骨同位素扫描检查。研究成果目前在全国多数三甲医院得到推广和应用,减少了患者身心创伤,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

总之,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减少了手术患者身心创伤,节省了大量医疗资源,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大大提升了我国肺癌外科治疗的质量,使我国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国际领先:IA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3.6%,接近“治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