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龙

三年疫情,对国内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再加上美西方国家多领域的封锁与打压,致使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甚至可以划分为疫情后,和疫情前。

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变化的不仅是思维方式,也逐渐显现在平时的生活方式上。疫情之后你会发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江边、湖边及山坡边的草地上帐篷多了起来,这是疫情前很难看到的景象。人们选择户外,其实就是选择生活,一向起早贪黑甚至不分黑夜白天的中国人,也开始放慢了脚步拥抱生活。

这些年做事情确实不容易,不只是我这样认为,所遇到的每个行业每个阶层都会有这种感慨。除却一些外界因素,其实一些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困境,当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放慢速度,这是无法改变的定律。然而,经历过高速发展,享受过时代红利的人们总会感到无所适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年有工厂、有公司,也有门店,各个岗位汇总起来也几百号人,效益好的时候,多发几份人工感觉不到,益效不好每个月的工资发放都是一件难事,无奈之下也只有裁员,慢慢缩小规模,有些环节甚至关闭。不是没有担当,是实在撑不下去,之前看到一些工厂企业破产倒闭似乎觉得不关痛痒,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冰与冷是切身的。当然环境不好并不是不存在机遇,身在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并面向八十亿人口的世界,处处都是机会,只是看自己选择什么事,如何去做事?我相信自己的韧性,但这个时候,我想我正在认真观望和思考。

妻子说:“事情少了没什么不好,你可以静下来多写写东西,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也能少一些应酬,少喝点酒。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多写点作品,比啥都重要!”

一位好友也是小区的邻居同样劝我:“你和身边的朋友相处得都很融洽,也很惬意,试一下和你自己相处,也许会有不同的体会!”

和自己相处?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讲这句话的好友比我年轻近十岁,我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悟到的,也只有悟道他才可能做到。留意一下他的生活确实比较简单,身为工行一大支行行长,他肯定会有不少应酬,但他却能推掉一切,如果我哪天较早回家,就能看到他坐在小区的石阶上,开心的盯着女儿在小区里和小伙伴四处奔跑。也是在每次醉后醒来,我都会想起好友的这句话,我到底该如何与自己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我常去的一家健身房突然关停。关停的这间店离我家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现在没办法只能去更远的地方,新选的健身房距离有些尴尬,开车太近而且停车也不方便,可走路又太远,尤其是广州的雨天,三两公里也是个麻烦事。看到我这么纠结,妻子对我说,这有什么好想的,骑电单车不就行了!

十多年前骑过摩托车,至今还很怀念骑着摩托车飞驰的那种拉风感,自从广州禁摩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体验了。如今平时开车看到有些外卖小哥骑着电单车窜来窜去,不仅影响交通还可能酿成事故,内心里不免有一种抵触,现在让我去骑电单车一下子难以适应。可几公里的路程步行起来确实有些距离,有一天,我就试着骑一下电单车,结果几分钟就到了,也不担心塞车,真方便!

有一次妻子也刚好出门,让我顺便搭她一程,于是我就搭上妻子,走到半道妻子突然提醒我说,要走右边的单车道,不能走马路中间,你现在不是开车,是骑电单车!这下子才让我反应过来,原来之前我都走在车行道而竟然没有发觉,我明白是我的思维还没有切换。

前天看空间站的发射直播,解说员的一席话让我陷入沉思,“他说成功发射难度很高,但要成功降落,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你升的多高飞的多远,你总是要迫降或者缓缓着陆,因为平淡才是最终的归宿。

几个月过去,我的生活简单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也尽可能不去参与,抽出时间也在小区里陪陪女儿。尤其是我骑电单车的水平已经达到外卖小哥游龙一般的左右漂移,不仅骑着电单车去健身房,就连周边办事或者约见,方圆三两公里范围内我都习惯了骑电单车过去,骑电单车确实方便又经济,为什么不骑电单车呢?我想这个时候,我可以对邻居好友说,我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电单车是一种颜面,却也是一种放下,同时更是一种内心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