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援助2000万美元,换取IAEA为其排海“背书”;关键时刻,中方要求日本建立赔偿制度。关于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IAEA高层发表了哪些令人质疑的言论?对此,中方又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日本《每日新闻》3月14日报道,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启动近7个月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首次访问日本,就核污水排海计划的执行情况作出表态。格罗西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完全遵照国际标准,符合预期”,各国对核污水排海的理解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人们普遍感到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年前出具的那份偏向积极,但并未完全承认核污水排海计划安全性的报告,不得不说格罗西最新提交的这份调查报告,等同于给福岛核污水排海发放了“通行证”。具体表现为日本民众普遍担心的核污染水排放泄漏,以及工人身体污染事故,都能被格罗西“轻描淡写”地评价为一个大型工厂可能发生的“小问题”,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IAEA在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一变再变,最终彻底站到岸田政府一边,决意为日本“背书”呢?有报道认为,这种转变很可能是日本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钱权交易”的结果,即岸田政府向IAEA提供约30亿日元(约合2000万美元)的资助,以此换取后者出具一份对日方有利的评估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认为,各界之所以不认可IAEA最新出具的这份“安全报告”,原因在于包括福岛当地渔民,和日本民众在内的不少人都对核污水排海一事,持坚决反对态度,情况并不像IAEA所说的那样“令人安心”。

要知道,怀疑岸田政府已经与IAEA达成“政治默契”的质疑声音并不在少数,毕竟核污水排海计划启动刚过去半年时间,完成这个排海计划却需要长达30年,现在“断言”排海安全性实在有些为时尚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格罗西参观福岛第一核电站时频繁“点名”中国的小动作,有媒体认为岸田政府如此“迫不及待”地找专业机构为核污水排海“背书”,很可能是冲着中国来的。毕竟核污水排海计划启动至今,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日本水产业,日方一天不能证明核污水排海的安全性,中方就不会放松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

那么,不惜花费2000万美元“买通”IAEA的岸田政府真的能得偿所愿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从中国驻日本使馆14日的表态来看,对这种没有任何先例,也没有任何公认处置标准的行为,中方并不认可其安全性。在中方看来,出于维护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的考虑,中方有关对日本水产品采取的相应防范和应对措施,完全是正当、合理且必要,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希望岸田政府明白,只通报核污水排海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核污染水排海事关全人类健康和全球海洋环境。要取消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前提是日方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正视核污水排海所造成的后果,并建立起多国实质参与的、公开透明且独立有效的长期监控管理体系。此外,中方还要求日本建立起赔偿制度,为未来因核污水排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准备,因为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降低全球海洋环境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