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加速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成果产出。在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部署“核爆点”专项,催生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氨基酸替代豆粕助益粮食安全,合成生物助力行业降本及品类扩张。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氨基酸是构建蛋白质的基础物质,2023年全球需求超千万吨。

中长期看:

①粮食安全背景下,氨基酸替代豆粕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②合成生物技术助力小品种氨基酸成本下降和需求扩张;

③未来转基因玉米推广或助力氨基酸成本下降,推升氨基酸替代豆粕性价比。

短中期看:

①赖/苏/蛋氨酸等大品种竞争格局优化,支撑产品盈利中枢;

②伴随下游养殖领域存栏持续去化,未来猪价有望回升带动存栏恢复,助力氨基酸需求;

③当前豆价低位或抑制种植利润,叠加天气因素等扰动,未来豆粕价格存回升预期,助力氨基酸提价;

④赖/苏氨酸出口占比高,海外需求亦有支撑。

华泰证券称,生物发酵是氨基酸主要的生产工艺,目前氨基酸板块或是合成生物领域率先兑现业绩的板块之一,看好合成生物技术进步驱动氨基酸行业发展及估值重塑。

缬/色/异亮/精/苯丙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由于生产壁垒较高,其应用推广主要受成本和价格约束,因替代豆粕需求的长期增长潜力,近年来行业企业争相布局,未来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有望驱动成本/价格持续下降,小品种氨基酸需求有望持续扩张,长期成长潜力显著。同时,未来伴随小品种氨基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相应企业合成生物技术实力得到验证,或将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的估值提升。

氨基酸相关企业:

阜丰集团(00546):为国际化生物发酵制品公司,主要致力于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制品和生物胶体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是全球著名味精、黄原胶、氨基酸生产商。阜丰集团近日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收入约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股东应佔溢利约31亿元,同比减少18.6%;每股盈利124.02分。公司正于美国及东欧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建立两大生产基地(生产苏氨酸、赖氨酸),通过采购当地原材料,并在当地销售,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公司成功在越南、美国、荷兰成功设立三大区域营销中心,更好服务海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