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我有一个愿望,要去全世界歌唱,给我一双翅膀,我想带着和平鸽,飞到小王子美丽的故乡……”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中,来自五指山的一支黎苗童声合唱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孩子们身着民族服饰,用中法双语演唱原创歌曲《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以纯净的声音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

音乐是一种沟通、传达情感的方式。海南是一个盛产歌谣的地方,丰富的文化元素给艺术家带来无尽的灵感,许多经典歌曲由此诞生,不仅经久不衰,还传唱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成为海南重要的文化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歌唱《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

童声唱响法国塞纳河

“《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把五指山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法国元素结合起来,既有海南黎族苗族民歌风格,又融入了法国元素,寄予中国孩子对中法两国友谊长存的美好愿望。”海南省管弦乐学会会长、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团长刘旻介绍。

据了解,这次参加演出的18名孩子全部来自五指山市水满乡,他们平均年龄约为10岁,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仅7岁。表演中,孩子们落落大方、声情并茂,让人很难想到的是,其实这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次离家出省。

2022年8月,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成立。如何调动孩子们唱歌热情?刘旻认为,兴趣是关键,老师们把孩子们熟悉的一草一木、乡村风物写进歌里,创作了《我爱家乡五指山》等6首歌曲,孩子们很喜欢,练得越勤,唱得越好,人也更加自信了。

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际,法国童谣《如果我去中国》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刘旻上课时播放这首歌,发现孩子们和视频里的孩子一样,对遥远的国度充满向往。他受到启发:“能不能创作一首歌,让中国的孩子和法国的孩子‘隔空对话’?”

几个月后,在五指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中文版创作完成。今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向五指山市发出邀约,邀请合唱团于5月初赴法参加系列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

“唱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11岁的领唱王茹涵是团里的“元老”。她告诉记者,《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歌词中的画面,自己再熟悉不过,她从小生活在水稻梯田之中,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次到法国,不仅是一次长见识的出国之旅,更是在心中种下了歌唱的“种子”。回到五指山后,12岁的王铭建仍难掩兴奋:“以后想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唱歌,唱给更多人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放声歌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经典民歌登上博鳌亚洲论坛

实际上,古今民歌歌不断,自有源头活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海南经典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也曾登上过博鳌亚洲论坛,质朴民歌见真情,质朴心声传全球。

“久久不见久久见(gū gū vō gì gū gū gì),久久相见才有味(gū gū diōginawuvi)……”《久久不见久久见》多用海南方言演唱,发音独特。当朋友亲人久别相聚,眷侣情人依依惜别时,这首歌便成为表达友情友谊或互诉衷肠心曲的载体。

起初这首歌是以其原始形态流传于海南黎族聚居地,而最终将其规范、完成词作整理、完善曲调,使其成为目前形态的,是被誉为“海南王洛宾”的海南民间音乐家谢文经先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谢文经常常深入黎村苗寨收集海南民间歌曲,他们靠着民间歌手口传心授,一字一句跟学跟唱,把民歌全都装进心里。

1979年,谢文经到五指山水满乡采风,当地的民歌手王贵安看到他非常高兴:“你来啦,真是久久不见久久见啊”。同样满心喜悦的谢文经脱口而出:“久久相见才有味嘛!”最直白的情感表达成了最初这首歌标志性的两句歌词。

1986年,谢文经将其整理修改完成定稿,并在当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举办的首届“三月三”活动开幕式晚会上(海南当时为黎族苗族自治州,属广东省管辖),当场向观众介绍并清唱了这首《久久不见久久见》。

海南建省后,这首歌经由海南当地歌手陈忠、黄婷丹、吴晓芸、梁玮琪及歌唱家王丽达、顾莉雅等以不同形式的表演传唱,由海南飞向全国。近几年,这首作品除了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外,还被海南的音乐家舞蹈家发展升华,大量使用于舞台艺术作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在法国3区剧场现场演唱《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 五指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黎歌成为世界合唱名曲

而说起谢文经,就不得不提到他和儿子谢明晶的另一音乐作品,由《五指山五条河》(即《五指山歌》)改编成的世界合唱名曲《五指山掠影》。

谢文经和谢明晶,既是父子,也是音乐上的知音。父亲一生创作、整理的歌曲近千首;儿子是著名合唱指挥家,在世界合唱领域声名鹊起。

谢明晶介绍,《五指山歌》在海南流行很广,尤其是五指山腹地,最早应该是1948年左右,由黎族曲调“罗尼调”经过琼崖纵队文工团改编而成。

由《五指山歌》改编成的《五指山掠影》,运用了蒙太奇手法表现河流入海,从开头至末尾的一段,采用了多次的转调,每一次的转调里面的和声音响,都会给听者呈现一个新的画面,就像是奔淌的五条河在山间迂回婉转,河流清澈,重峦叠嶂。

《五指山掠影》获奖无数。谢明晶回忆说,1994年,这首歌就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演唱,古朴而又清新的旋律,让评委和观众深感震撼,获得了优秀新作品奖。

“2004年,我所指挥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在第三届德国不来梅的国际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的比赛中,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这首曲子优美、气势庞大的魅力,得到观众和评委们的高度赞赏,我们获得了冠军。”谢明晶说。

由一首民歌变成一首气势磅礴的合唱曲,中间有父子音乐的传承,也有着艺术家之间为创造美而付出的才情和努力。《五指山掠影》成功演绎之后,也激发了谢明晶对中国民歌,特别是海南民歌的发掘。

这些年,海南民歌不断流变、传承和发展,屡屡登上国际舞台,而究其得以不断传唱的原因,不外乎来自土地的歌谣最能打动人心,歌谣里,是人们割舍不断的乡愁。

黎族民歌主要作品

《跋山涉水到侬村》

《捡螺歌》

《叫侬唱歌侬就唱》

《深山画眉唱得欢》

《摇篮曲》

苗族民歌代表作品

《我们苗家多么美》

《苗家迎客歌》

《万泉河》

《水稻歌》

《春雨来到咱苗村》

蔡佳倩/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