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都说“养儿防老”,但子女能给年老父母的东西毕竟有限。物质方面可以保障,孤独的内心世界又有谁能关注到呢?如果丧偶,晚年纵然有子女膝前尽孝,也总会觉得情感空虚。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子女会觉得父母年纪那么大了还找老伴“不合适”,考虑到子女的感受,老人家也就搁置了这方面的想法,事实上,追求幸福这样的事并不以年龄为限,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束缚压抑人合理天性需求的糟粕传统早就应该被抛弃。

这是一档都市情感节目中的案例,主角是70多岁的刘大爷和68岁的李大娘,刘大爷猝死在李大娘家的床上后,不光当地流言四起,议论纷纷,也让两边的子女产生矛盾,旁人介入调解。原来,刘大爷和李大娘一个晚年丧偶,一个中年丧偶,因为偶然的机缘才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大爷是个有文化的人,退休之前在重点高中当老师,他有一儿一女,都培养得相当出色,儿子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后来就定居在国外了,女儿倒是没出国,留在国内结婚成家、工作,但因为嫁去外地,也无法近身照顾他和老伴儿。

为此,女儿特意将父母接去自己家住,可刘大爷和老伴都觉得在异乡生活没那么自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出门转悠顶多看看花草就回,想找相熟的邻居亲友唠嗑也做不到,于是在女儿家住了段时间后,老两口便不顾女儿反对还是回老家了。

女儿也没有办法,只能定期探望,给父母寄钱买东西,虽然老人住在乡下,生活设施不比在城里方便,但一方面子女孝顺,添置的物件齐全,另一方面老两口也有退休金,过得还是舒心,直到刘大爷69岁那年,老伴因患癌去世了,他才觉得自己这日子没滋没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空落落的,没有个时刻关心自己、说话斗嘴的人,刘大爷倍感孤单,纵然能和邻居一起消遣,打打牌唠唠嗑什么的,却还是不比老伴在那会儿,他的老伴做得一手好菜,不像他手艺很一般,自己下厨也好,请保姆做饭也好,都吃不出老伴在世时那种家常的幸福滋味儿。

直到遇见了李大娘,情况才有所改变。李大娘是邻村人,48岁就丧偶独居,之后她靠着种田种地打工,供完子女上学。待子女工作,才算是卸下一身重担,跟刘大爷情况一样,李大娘两个孩子也是商议着接母亲去城里住,轮流赡养,可李大娘总觉得这种生活不及在老家自在,还是回乡下住了。

这一住就是好几年过去,转眼李大娘都68岁了,一次,她在街上提着袋米吃力地走时,正好遇上开着小三轮出门买东西的刘大爷,刘大爷认识李大娘,但此前交集不多,这次看李大娘走得怪辛苦,便邀请她上车,又好心将她送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答谢刘大爷,李大娘便请他吃了顿饭,不想自这顿饭之后,刘大爷便念念不忘,经常往李大娘家跑,原来自从他老伴去世,也有人张罗着给他介绍新的对象,甚至很多大妈因为中意刘大爷,还毛遂自荐,都被刘大爷拒绝了,他不是不想找新老伴,但合眼缘、又能给他之前妻子一样感觉的人却少。

李大娘的手艺一下就让刘大爷有了过去那种感觉,两人因为一次偶遇从点头之交发展到日渐熟悉,最后产生感情,不定期同居。其他村民偶尔也拿他们俩打趣,说你们要不干脆领个证算了,但或许是怕子女不同意,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刘大爷和李大娘并未真正结婚

这种关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原本身体虽然有病痛却还算健康的刘大爷突然猝死了,他的子女得知此事还是李大娘打电话告知的,因为刘大爷就死在李家房内,她发现后吓得不轻,赶紧请人帮忙又通知刘大爷的孩子,农村闲言碎语传得快,没多久就有人说刘大爷的死跟李大娘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否则刘大爷之前都好好的,怎么跟李大娘处了一段时间对象后就出事了呢?说不定是李大娘看他有钱才故意害人。得知父亲去世,刘大爷的儿子匆匆回国奔丧,因为听信了一些传言,他怒而冲到李大娘家里问罪,打砸了一番,引起纠纷。

村里人劝住后,李大娘的儿子为母亲出头,他表示母亲不是恶人,只是看刘大爷独自一人生活也孤寂才搭伙过日子。毫无疑问,刘大爷的儿子这种行为是很不当的,不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还打砸财物,这种行为轻则寻衅滋事,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损毁李大娘家的财物数额较大,也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按《刑法》的规定,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幸刘大爷的儿子虽然一时冲动,行为还是没过分失矩,没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也没导致人身伤亡,所以两家人还能沟通。医院给的结果是刘大爷确实因为自身疾病导致了猝死,警方也排除了刑事犯罪的可能,此外严格来说,李大娘并未实施可能让刘大爷发病的侵权行为,因此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

出于人道主义,其子女还是表示愿意承担刘大爷的丧葬费用,两家人经调解后,握手言和。

此事过后,李大娘随子女去了城里生活,再也没回乡下,还是怕人言议论。可其实她和刘大爷也没做错什么,倒是两边的子女,如果能早点考虑到父母在晚年有情感生活需要,积极介绍对象,让其身边有人陪伴,给予精神慰藉,或许他们的生活会幸福得多,不用悄悄同居。

老年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身为子女,除了对父母尽到必要的赡养义务,最好也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顺只停留在物质方面,毕竟还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