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方案》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重点检查气瓶检验机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燃气压力管道和相关压力容器检验的检验机构,严厉打击出具严重失实或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一要求针对性强、迫切性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就在几天前,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红河州弥勒市“10•18”较大电梯坠落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这是一起由于事故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实质性维保、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检验机构未按规定进行检验而导致的较大特种设备责任事故,建议对8名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包括两名电梯检验人员。调查报告显示,该起事故发生于2023年10月18日,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血的教训极其深刻。

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电梯设备登记数量已达1062.98万台,并且保有量逐年攀升。随着电梯使用时间增长,电梯设备“带病运行”问题多发。作为电梯的“体检医生”,检验人员担负着安全“把关人”重要职责。近年来,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进步,但在一些地方,电梯检验检测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检验检测报告弄虚作假等,不仅给公众乘梯安全带来了隐患,也极大损害了电梯检验行业的公信力。

问题是进步的动力源。此次《方案》对电梯检验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作出了系统设计,指明了治理电梯检验违法失信问题的路径,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之下精准施策的原则和策略。

“祸患常积于忽微”。《行动方案》提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措施,针对异常检验质量与服务问题,建立廉洁倒查机制”“围绕检验项目长期久拖未决、检验报告出具周期过长、现场质量把关不严格等问题进行深挖细查,等等。这意味着,各电梯检验机构当从廉洁风险排查入手,从小处抓起,将问题查细查深查透,立查立改,决不拖拉放过,进而防微杜渐,有效消除潜在廉洁风险和设备安全隐患。

“德者才之帅也”,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电梯检验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方案》提出,检验检测机构要“建立并且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检验检测质量与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检验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就是说,要着力于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约束机制,推进行业自律,督促引导电梯检验人员自觉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守法诚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

提高电梯检验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内部管理要扎实有力,外部监督更要强大。《行动方案》提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检验检测方案、报告抽查和检验检测现场检查,严厉打击出具严重失实或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力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让电梯检验违法失信必被受惩戒成为常态,形成吓阻效应,倒逼电梯检验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摒弃侥幸心理,始终守法守规、规范从业。

电梯检验作为公众乘梯安全的重要关口,必须把得严、守得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电梯检验机构以开展“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为契机,积极担当作为,创新举措抓治理,完善制度堵漏洞,标本兼治促提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定能使电梯检验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更有力地守护公众乘梯安全,塑造出更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迎来检验检测市场持续健康繁荣发展。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