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A股市场整体调整,电磁屏蔽概念却逆市掀起涨停潮,隆扬电子、方邦股份、正业科技、沃特股份、康达新材等多股涨停;飞荣达、捷邦科技、阿莱德等股涨逾8%。

这次爆发的电磁屏蔽概念,被视为铜缆高速连接的细分延伸方向,主要受到了近日全球AI“总龙头”英伟达最新一期财报数据的刺激。

电磁屏蔽是什么,与AI服务器有什么联系?当前电磁屏蔽产业格局如何,规模大概有多大?A股有哪些上市公司参与其中?

电磁屏蔽究竟是什么?英伟达“黑科技”引爆电磁屏蔽需求!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场和磁场会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电子元件工作时,电容等元器件形成电场,电感等元器件形成磁场,均会激发出电磁波,而无用的电磁波会与元器件自身或者其它电子元器件的电信号发生感应,对其造成干扰。

电磁屏蔽产品就是一种用于减轻电磁干扰或电磁辐射的电子材料。其旨在阻挡或减弱电磁场,防止电磁场干扰电子设备、电路或系统,对保证敏感设备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此前就已在电子、电信、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设备等多个行业多有应用。

在今年3月全球技术大会(GTC)上,英伟达发布了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型超级芯片GB200,以及新款旗舰级大型服务器DGX GB200(也称为NVL72机架服务器)。

NVL72机架服务器内部使用的连接技术NVSwitch可以将多个GPU和CPU直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性能计算系统,而NVSwitch使用了铜缆实现服务器内各组件的高速连接。

相较于传统的光通信,铜缆高速连接具有成本低、功耗低、易于布线和维护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个薄弱点——铜缆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基于铜缆高速连接的AI服务器因此有了电磁屏蔽需求。

财通证券研究表示,高速线缆生产一般包括绝缘芯线押出、平行对绕包、平行对成缆、线材编制、线材外被押出以及成品测试六大工序。在线缆向高速率升级过程中,对于各项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于信号串扰的屏蔽。

5月23日凌晨,英伟达再度交出一份极为亮眼的季度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其美股录得9.32%的涨幅,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增长约2180亿美元(约合1.6万亿元人民币)至2.55万亿美元。

在财报业绩交流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预计今年Blackwell架构芯片将带来大量收入。据悉,Blackwell架构芯片意向客户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OpenAI、甲骨文、特斯拉等。

GB200的市场需求与进度远超预期,彻底点燃市场对铜缆高速连接将引领AI服务器的热烈期待,并在A股市场掀起一股“电磁屏蔽”热潮。

对此,中邮证券认为,英伟达GB200需求超预期,核心增量铜高速互联、AI PC面临电磁干扰破题。AI服务器对电磁屏蔽材料的拉动将带来巨大增量,是GB200赛道与铜互联相伴而生的核心预期差。

民生证券也表示,在AI服务器的激烈竞争中,如果不能有效抵抗电磁干扰,将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缩短、额外成本增加,甚至影响研发进度和企业竞争力。因此,电磁屏蔽材料在铜互联AI服务器中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电磁屏蔽产业格局目前是怎样的格局?市场规模有多大?国内有哪些上市公司参与其中,有望在这一轮热潮中受益?

电磁屏蔽市场规模剑指百亿美元!A股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

电磁屏蔽产业主要包括三部分:

1. 基础原料:包括各种用于制造电磁屏蔽材料的基础材料。

2. 电磁屏蔽材料:即直接用于实现电磁屏蔽功能的产品,如金属合金型电磁屏蔽膜等。

3. 电磁屏蔽器件:即将电磁屏蔽材料进一步加工,形成可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具体部件。

据BCC Research统计,全球电磁屏蔽材料市场规模近年来逐步扩大。从2013年的52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70亿美元,5年内增长了18亿美元。2023年全球电磁屏蔽材料市场规模达到92.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

我国多家企业的电磁屏蔽产品在近十年技术日趋成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以电磁屏蔽膜为例,根据中信证券2021年的一项研究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电磁屏蔽膜市场规模为31.5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就有21.6亿元。中信证券还指出,电磁屏蔽膜的毛利率高达65%左右,为产业链内最高的环节,议价能力强。

这里笔者整理了A股市场布局于电磁屏蔽产业的上市公司名单,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飞荣达近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向终端客户提供散热模组、风扇、热管、VC、导热材料及电磁屏蔽材料等相关产品。AI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将会对散热及电磁屏蔽解决方案提出更高的需求,给终端带来新的机遇,公司也将从中受益。

隆扬电子也表示,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电磁屏蔽材料、散热材料、绝缘材料及复合铜箔类材料,目前制造工厂分布于江苏昆山、江苏淮安、重庆、中国台湾以及越南等地。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