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女之间的感情水到渠成将要步入婚姻殿堂时,往往会向对方许下类似“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誓言,这样的誓言不论以后是否能够实现,起码在许诺的那一刻还是很能感动大家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对男女互相许诺要和对方携手共度一生、白头偕老,围观者却丝毫不觉得感动反而觉得无法理解,事出反常必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男方许下这个诺言前连捅了女方60多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11月22日,上海市普陀区某医院接收了一名浑身是血的女伤者,她被紧急送到医院时已经休克。主治医生发现,这名女子的头面部和身上多处都遭到了尖锐利器的划伤,此外还有捶伤,头面刀伤遍布,脖子上三道伤口伤势较严重,左侧面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面瘫。

女子有颅骨骨折、脑内出血的情况,经医院全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她的伤情引起了医生的特别关注,医生判断60多处刀伤绝不是意外造成而是人为,这个判断得到了证实,因为受伤女子的男友沈某主动承认了这些伤都是他用菜刀、榔头等制造出来的。

沈某不仅向医生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跟公安机关自首了,警方很快开始着手调查这桩案子的前因后果,随即,一段与3个人有关的情感婚恋纠葛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某大学毕业后便到了上海工作,虽然每个月工资不过万,算不上高薪群体,但维持基础生活结个婚还是能做到的,沈某的父母觉得儿子工作稳定了就应该快些成个家也好让他们抱孙子,于是频频为儿子安排相亲。

然而,两代人的观念不一样,父母觉得结婚就是看双方的条件匹不匹配,但沈某却希望找个能带给他爱情感觉的女孩。

所以沈家父母安排了多次相亲都无疾而终,沈某往往连和女孩多单独相处一会都不愿意,对此父母很无奈。直到介绍了一个知名高校毕业的女硕士,沈某才有了点兴趣,好不容易看儿子对相亲对象有点耐心了,沈家父母喜出望外,赶紧积极跟进催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父母对这个女孩各方面条件都感到非常满意,沈某和她见了几次就领证了,婚后两人也很快有了一个儿子,然而,匆匆结成的婚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能让沈某满意,妻子不属于小鸟依人的类型,两人相处非常平淡,毫无激情。

儿子出生之后,妻子更多关注孩子,沈某就更觉得婚姻无趣了,他开始上网交友,结识了后来的女友李小姐。李小姐年轻漂亮又和他非常聊得来,有许多的共同话题,两相对比之下沈某觉得和妻子在一起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却实在无法给自己精神的慰藉,他决定离婚娶李小姐。

李小姐得知沈某有家室自己成了“小三”,多少有些道德上的顾忌,犹豫不决,但沈某向她保证说,自己爱的是她,一定会和妻子离婚对她负责,他不是逢场作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某果然说到做到,回家之后便跟妻子说要离婚,虽然亲友们全部反对,但沈某下定了决心就不愿改了,为了离婚他甚至愿意放弃夫妻婚后的共同财产,孩子的抚养权归妻子所有,他每个月会出5000块钱的抚养费。达成协议后,2017年夏天沈某成功和妻子离婚,在外面租房和李小姐同居。

然而同居之后,沈某和李小姐的生活却并不愉快,一是因为沈某的经济压力大,每个月要给抚养费、要出房租,再加上日常支出,以他的工资实在难以支撑;二是为离婚的事沈某和父母闹得非常僵心情郁闷;三是因为李小姐怀疑沈某和外面的女人有关系,提过几次要分手。

而沈某觉得,自己为了李小姐付出这么多,背负沉重的压力,李小姐提分手是绝不能被他接受的,两人的矛盾越闹越大,2017年11月22日晚上,两人又吵了架,沈某情绪激动直接拿起榔头和菜刀砸、砍,直到血溅到他身上他才忽然清醒过来似的停了手拨打了急救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案发过程以及李小姐的伤情来看,沈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过沈某有犯罪中止和自首情节,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另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让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被沈某伤害的李小姐苏醒后给沈某提供了另一项减轻罪责的情节,她出具谅解书表示自己无条件原谅沈某,并说事情闹成这样自己也有错,不希望他坐牢,恳请从轻处罚。

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综合考虑案件情节后,法院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沈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法庭上的沈某表示自己出狱后还要和李小姐在一起,李小姐也和他互相承诺以后要白头偕老,沈某更称“除非黄土白骨,我愿意守她百岁无忧”,听到这句话的李小姐非常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当事人的决定旁人无法强制干涉,但站在旁观者角度笔者却无法赞同李小姐的决定,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生活压力,若如果像沈某这样采取极端方式发泄压力、险些闹出人命的情况都能得到无条件谅解,那岂不是将感情都置于生命之前。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生死才是大事,更何况,暴力行为有了一次便大概率会有下一次,无论男女,遭遇暴力首先想到的都应当是保护自己,而不是发散圣母心怜惜施暴者。同样的,自身也不能习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发泄压力,暴力只会引发更恶劣的后果,而这种后果往往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