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是与我国相接壤的一个重要陆上邻国,中蒙之间存在有长度可达4710公里的边界线。但在中蒙边境的东段,却有一处看起来十分突兀的存在,这部分边界线的弯曲程度很大。形成了一种蒙古国部分领土,直接突入我国内部超300公里的情况。那么,这部分边界线为何会这样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蒙边界线最“突兀”的部分

国土面积可以达到156.65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国,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内陆国家。整体呈嵌入式伸向我国,且南东西三面都与我国接壤,划分为了首都与21个省。除此之外还与俄罗斯相衔接,可以说是被我国与俄罗斯直接包围了。

通过地图可以发现,蒙古国与我国的边界线,西段与南段弯曲的弧度并不是很大。但如果将目光放到东段,却出现了一处看起来就十分突兀的形状。这部分边界线便身处于,我国兴安盟西侧,呼伦贝尔市西南侧,锡林郭勒盟北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更加具体一些的话,这部分边界线的起点,是中俄蒙交界的满洲里附近,随后经过新巴尔虎右旗,紧接着急转向东,来到新巴尔虎左旗,沿阿尔山市以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来到之后的东乌珠穆沁旗,此后继续向西,在通过阿巴嘎旗后,最终到达苏尼特左旗停止。

长度大约在1340公里,能够占到中蒙边界线总体长度的大约28%。整体呈U形向我国内部加以延伸突入,而如果对这部分突入领土进行测量。南北方向的宽度约为165公里,而东西方向的直线长度则大约是32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同时也使蒙古国的部分领土,嵌入到了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在这部分领土之中,一小部分归属于苏赫巴托尔省,而大部分都归属于蒙古国的东方省。东侧背靠大兴安岭的同时,西侧则是能够直接面向辽阔的草原。

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边界线的划分方式,其实不仅仅只有一种。有以山脉、河流等这种天然地理特征为划分依据的。也有受历史原因影响,按照已占有原则或者是袭用殖民地时期边界线,来作为划分依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按照民族分布、宗教信仰以及实力或战争作为划分依据的。而我国的边界线划分方式,基本上大部分遵从的都是山脉、河流等这种天然地理特征。不过也有例外,中蒙之间的这部分边界线,其实就不是完全按照天然地形作为划分依据的。打个比方来说,身处这部分边界线附近的哈拉哈河,就并没有完全的成为中蒙界河。

中蒙边境东段边界线为何这样划分

虽然现在的蒙古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其实在过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蒙古国全境所身处的这片土地,都曾是我国领土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蒙古各部族在清朝时期陆续归属清廷后,就一直处于我国的统御之下了。

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进行管理,清朝还将当时的蒙古分为了两部分,也就是外藩蒙古以及内属蒙古,内属蒙古的管理制度与当时中原内部各州县基本一致。包括有科布多以及唐努乌梁海等地区,与之相对的便是外藩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藩蒙古属于藩部,拥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各旗实行世袭札萨克制度。而外藩蒙古经过后来不断的演变,又分为了内札萨克蒙古以及外札萨克蒙古。我们通常所表述的外蒙古,其实可以说是外札萨克蒙古的一部分。

虽然当时蒙古各部族的分属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还都属于清朝管辖。加之当时清朝的国力正处于强盛时期,所以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边界线划分也较为模糊。但这模糊的边界线划分,反而成为了后来外来侵略者,对清朝领土加以侵占的理由与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清朝末年的时候,沙俄展开了对外的急速扩张,并同时对外蒙古进行大规模渗透。而外蒙古的一部分部族,也逐渐兴起了想要脱离清朝的心思,1911年清朝走向灭亡,沙俄趁机制造了外蒙古“独立”事件,并以外蒙古的保护者自居。

随后,北洋政府又继续同沙俄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活动。并在1915年时,将《中俄蒙协约》予以签订,算是从法律层面上保住了对外蒙古的主权。眼见此次独立并没有取得成功,外蒙古又在1919年时将取消自治的要求提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同时表示愿意重新划归我国所有,但让人未曾想到的是,当时间来到1921年,外蒙古却在当时苏俄的控制以及帮助之下,再次选择了进行独立。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予以签订,紧接着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与监视下。

将公民投票加以举行,最后赞成外蒙古独立的票数达到了97.8%。而这一结果也在1946年的时候,被民国所进行了承认。后来蒙古国于1961年加入联合国,开始逐渐正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尼布楚条约》缔结的时候,清朝就已经意识到了对边界安定加以维护的重要性。并随后实施了向边境地区进行移民的政策,而原本生活在喀尔喀蒙古的巴尔虎人。由于不断受到噶尔丹以及沙俄的侵袭,只能选择被迫南下,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而在战乱结束之后,一部分自愿入旗的巴尔虎人被清朝加以分派,从而前往各地驻防。有大约两千多名的巴尔虎人,被分派到了哈拉哈河以及克鲁伦河下游的呼伦贝尔草原。从而将新巴尔虎加以组成,但与此同时巴尔虎人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喀尔喀部族的生存空间压缩,两大蒙古部族可以说为了牧场以及水源,展开了长期的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矛盾自然也被清朝看在了眼里,于是为了给两大蒙古部族划界,清朝决定亲自出面,而贝尔湖这一当时夹在两大蒙古部族属地之间的湖泊,也在该时期被一分为二,大部分被划归给了喀尔喀部族,反观另外的一小部分则划归了巴尔虎部族。

贝尔湖的蓄水量能够达到55亿立方米,湖面的形状有点呈现出椭圆形。又被称之为是“捕鱼儿海”,整个湖泊的所占面积基本在608.78平方公里左右。是一座淡水湖,水质十分的清澈,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命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着品种繁多的鱼类种类,周边土地肥沃牧草生长肥美,是进行放牧的优良牧场。深度一般都在9米左右,但湖心最深处却能够达到50米以上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当时如何划归,贝尔湖还依旧在清朝的管辖范围之内。

只不过后来伴随外蒙古的独立,中蒙牧民又再次将贝尔湖视为了争夺的对象。且蒙古国一侧的牧民,还时常越界侵占我国一侧的牧场,妄图霸占整个贝尔湖。此后,中蒙之间的划界问题提上日程,而贝尔湖的归属则成为了最大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国坚持要按照天然分界线进行划分,认为整个贝尔湖都应归其所有。由于蒙古国当时背后有苏联的支持,而中蒙此前的边界也没有明确支撑的条约。于是我国最终做出让步,继续按照清朝时期对贝尔湖的划界方式予以划界。

伴随1962年《中蒙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也将边界正式的确定了下来。我国仅收回了贝尔湖40.26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余的93.4%则都划给了蒙古国。而中蒙界线中比较突兀的那一部分,便是以贝尔湖为中心的这部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