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两场国家级的重磅文化活动在深圳联袂而至、相映生辉,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与初夏,一路繁花。无数殷切和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南海之滨。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如同时间的印章,在每一年的轮回中细细镌刻下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它已从最初的行业展览,成为全民文化狂欢;而聚集最强大脑,发出文化最强音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掀起了一场场文化强国建设的头脑风暴。

在刚刚闭幕的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新思路,他们把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探索,带到强国论坛,共溯历史文脉,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创新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樊锦诗 欢迎大家来敦煌,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

今天分论坛上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原本不在参会名单中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突然现身分论坛,瞬间引爆了现场的氛围,大家直呼“太惊喜了”。在论坛上,樊锦诗表示,她非常想来会场见见大家,学学同行的经验,也“欢迎大家来敦煌,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星:华夏族群与中华文明的远古根脉

华夏族群与中华文明的远古根脉,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基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教授指出,中华文明以其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等特点,在人类文明系统中独树一帜。这一文明的形成,与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华夏古人群的连续演化密不可分。他特别强调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揭示了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华夏族群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他认为,至少从9,500年前开始,中国、东亚主体人群连续演化是主旋律,未发生外来族群的置换或大规模混血;中国北、南方古人群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分化,在8,300年前北、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即已开始,古北方人群对华夏族群的构成影响更大;福建、台湾及周边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是现今生活在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南岛语族的祖先来源。主流人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赓续力和吸附力,不断改造、同化小股新移民。同时,他还呼吁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向更悠久的史前时期,以探寻中华文明的更早起源。

赵燕菁:保护与传承——怎样保护“活着的”遗产?

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他强调,对于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这些“活着的”遗产,保护的目标应是“延寿”而非“永生”。保护不应仅仅是将遗产做成没有生命的“标本”,而是要发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通过正确地利用实现最好的保护。他提倡让遗产能够“新陈代谢”,即在不破坏遗产核心价值的前提下,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在演讲完后,赵燕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修旧如旧”“修旧如新”的提法有待讨论,不一样的修复方法适用不同的场景,无论哪种方法,文物修复,最大程度保留传承完整信息是基本原则。

方勤:打造长江文化IP,势在必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则聚焦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他介绍了,长江流域已建成的2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强调了加强长江流域水利文明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数字赋能和AI技术,他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宣传长江流域先民的水利思想和高度发达的水利文明,进一步理清其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贡献。方勤表示,长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打造长江文化IP,势在必行。他建议:打造遗址公园联盟,传播考古知识;整合长江资源,共建文化长廊。

王晨阳:坚持非遗人民性,焕发文化生态保护新气象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则倡导非遗的人民性,认为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非遗保护制度的根本立场。他强调了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经济、自然和人文环境对非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他还特别提到,在地方日常举办的非遗传播展示活动中,基层的县级代表性项目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主力军。

何晓军 潮州是美食天花板,欢迎大家来“活着的古城”

此外,潮州古城的保护实践也成了论坛上的亮点。广东省潮州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晓军 以《潮州古城保护实践》为主题介绍了潮州古城作为一座“活着的”古城,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模式,成功地保留了古老街区和丰富民俗的原真原味的路径。同时,他透露,潮州还积极探索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激活古城活力。目前,潮州古城正在冲刺世界文化遗产申请,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场,何晓军化身推荐官,欢迎大家来大美潮州,品尝美食天花板潮州菜。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影:许松龙 刘红豆 实习生 王俞乔

视频:黄诗慧